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南方周末:文化沉淀砸在規劃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8日 15:13 南方周末

  作者:晏南山

  在當今中國,建設與保護就重要性來比較是失衡的,資金往往流向建設,而文物與文化的保護分到的多是捉襟見肘的殘羹剩飯,一大批早已被公認為價值很高的文物遲遲得不到修繕,最終或自然死亡或隨著轟轟烈烈的危改一并倒塌。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建設帶給人民的利益著實是豐富且最有現實意義的,你很難讓住在大雜院的居民不向往現代化生活,反而去關注老宅的文物價值。但我們的核心問題是:當前文物破壞的愈演愈烈已經觸犯社會正義,而已非危改不足、力度太小、城市建設緩慢的問題了。現在那些大肆破壞文物的人,是在用一些危言聳聽的言論來掩蓋真正聳人聽聞的反面事實!敖ㄔO性”的破壞對文物保護已帶來嚴重的后果。

  “歷史文化名城”,這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厚重稱謂,現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一棵會落下銅板來的老樹。中國只要稍有點年頭的城市,都爭著搶這個稱號。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個稱號很少能約束城市規劃中瘋狂拆遷文物的行為,許多“歷史文化名城”都在狠命搖晃這棵老樹,什么時候嫌它枝丫別扭,就什么時候刀鋸相向。所以,只怕這個美名,更多的是經濟的利益,跟文化是沒什么關系的,就算把老城推平了,也還是可以掛個名的——起碼,本市“歷史上”是一座文化名城,即便現在不是了。

  狡辯主義在文物保護工作中泛濫,就是災難。一次去四川成都,到十陵,看地圖上有一處藥王廟,好半天才找到位置(廟址在當地小學內),沒廟,原來廟在兩年前被拆光了,修了新學校,只剩幾個柱基,雖不精美,但也明顯是古物。我們當然不反對修新校舍、發展教育,但不用干什么事都跟文物過不去吧,管理人員說,資金不夠,廟已成危房,會砸到學生,因為安全原因所以才拆了。這就是狡辯,沒錢保護一處文物,卻有錢修高大洋氣得和周邊環境都不配的辦公樓。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民間對文物的收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國“藏富于民”的傳統理念歷久彌深,不可小覷。有時候,文物藏于民間,或許才能真正得到保護。前些年,有一個日本老人收藏了大量北京的門墩,還辦了展覽,在令人驚嘆北京門墩之精美的同時,更有一種莫名的慚愧和恐懼。日本友人尚且能想到保護我們的文物,我們的一些地方卻對摧毀它們毫不在意,怎不叫人慚愧?恐懼的是,如果沒有人去收集這些看似不起眼,其實蘊含著巨大文物、藝術價值的東西,那么這些寶貝會面臨什么結果呢?估計會湮滅于垃圾堆中,消失于世了。依此類推,每天中國無數的城市不知道在上演多少文物掃蕩戰,不知多少文物不明不白地就隨著推土機的煙塵化作一股青煙了。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是靠慢慢地累積和沉淀。一棟老宅,一座古鎮,一棵古樹,如果從功利的價值觀考量,它們可能就是一些破舊的老古董,是發展的障礙。但從文化沉淀的視野看出去,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卻厚重豐潤。文化的積累需要漫長的時間,但對文化的破壞卻可以在一眨眼之間。一個長官意志,一個不負責任的規劃,都可讓文物古跡在瞬間消失。誰人會痛心疾首,領導?專家學者?民眾?痛心又有何用?照此發展下去,中國文物(特別是文物建筑)所承載的文化沉淀終將不復存在,中國的“文藝復興”將被釜底抽薪。改變這種慘況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文物保護必須“過”,而不可“不及”。文物的保護同經濟建設一樣,都需要長遠考量,一旦拆完就完了。現在的沾沾自喜,肯定換來后人的譴責和痛惜。給文物古跡和民族的文化留一點生存空間吧,不要把千年的文化沉淀全砸在幾十年不負責任的“規劃”中。讓她們永存,就是讓我們永繼。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熱 點 專 題
百事音樂風云榜投票
SKII化妝品遭投訴
3.15 消費者權益日
花樣滑冰世錦賽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們
深圳提高購房貸款首付
購房還貸計算器匯總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