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我們如何面對文化宿命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5日 19:01 紅網

  要不要傳統的文化,長期以來一直是人們爭論的問題。傳統文化因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加之經過近現代許多的學者的啟蒙,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另加之文革對傳統文化致命的一擊……到現在,傳統文化大部分已經土崩瓦解。于是乎,視傳統文化為敝履的人就多起來了。似乎,現在國人要做的事情只是,打掃傳統文化的殘磚剩瓦,則國人就可“重塑自我”,過上如歐美人士的幸福生活了。

  幸福生活當然是可以預期的,經過努力是不難實現的,不過,幸福是不能靠掃盡傳統文化來實現的。傳統文化確實有它今天看來不合時宜的地方,但是它的頑固也是超乎想象的,上面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勝利不過是表面的勝利。你掃了表層的,還有深層的。例如說起來,很多人都知道西餐的分餐制是好的,個人吃個人的,那又公平且衛生啊。非典來時,很多人也確實很實行了一陣子分餐制。可是真正做起來,誰堅持住了呢?非典一過,一切照舊。該怎樣吃還是怎樣吃,該怎樣喝還是怎樣喝。

  為何,連個分餐制都這么難引進呢?此無它,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祖祖輩輩,千百年來人們就是一堆碗盤里攪筷子,攪習慣了,習慣成自然了,你一個人或許可以特立獨行,但你若讓大家都跟著你移風易俗,那怎么可能呢。要置換一個人的性格,難如登天;要置換一個民族的性格,比登天還難。

  我認為,這或許可以稱之為文化宿命。這個文化宿命,具體的個人,還可以洗心革面,做一個截然不同于傳統的人;而作為一個民族,它是無法逃脫它的文化宿命的──它既不能舉族遷徙到外國去,更不可使外國人士來殖民。我們只剩下,面對這個文化宿命。如何面對這個文化宿命呢?我認為不要試圖砸碎它、廢棄它,而應該是試圖適應它、改造它。

  因為,這個古老的文化,你越是砸爛它,它就越是剩下負面形象;越是負面形象,越是難看和使人難堪,你越有砸爛它的沖動。如此循環往復,周而復始,而你的生活并不因引變得越來越好。魯迅先生沒有少費功夫,他視現實為“黑屋子”,他要吶喊,他說傳統“吃人”,要砸爛孔家店,可他至死還是“一個也不原諒”……。而同樣可憐的,傳統文化在被砸的過程中,其優秀部分沒有保留下來,其惡劣反被發揚光大了。縱觀歷史,這樣的教訓是太多太多了。

  面對文化宿命,我們應該試圖適應它、改造它。你適應它,不去做全盤砸碎的無用功,你才有后續的可支配力量;你適應它,你才能改造它。我們必須看到,即令是不再時髦的傳統文化,它也還是活體文化。所以對待它,應該像對待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一樣。你要想成功改造它,必須尊重它合理的部分,就像醫生給患者動手術一樣,對身體的所有部分,必須盡量予以保留!一旦你沒有徹底砸爛它的想法,你想的只是改良它,那你和這種活體文化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它想存活下去,勢必不斷尋找新的載體,而你就是它的載體!這不就統一了嗎,你接受它,你繼承它,你發揚它優秀的部分,你主宰了它!五四學人,能夠重新解釋傳統文化上,沿著慢慢改良的路線走下去,我們中國的文藝復興恐怕已經完成了。這是個雙贏局面,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得到完整保存,而社會亦可免于大的激烈動蕩。

  實際上,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它當要的一面,諸子百家,可取之處甚多,例如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墨家的兼愛非攻,道家的清靜無為,釋家的眾生平等……這些,就是跟西洋人的自由平等博愛相比,也并不“落后”,何況闡發權一直在我們手里,豈可輕言廢棄。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對待科學之道、民主之道,我們后人真達到孔子的境界了嗎?子曰:三人行則必有吾師。又曰:見賢思齊焉。又曰:當仁不讓于師。對待東洋人、西洋人,我們果真以他們為師了嗎?真正學到了他們的好東西,超過他們了嗎?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們真正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感到時不我待,做到惜時如金了嗎?……如果,古圣先賢所教導,我們沒有做到,又有何理由將我們落后的賬算到古人頭上?放著古圣先賢的食糧不吃,還成天叫喚餓,這叫什么道理?

  (稿源:紅網)

  (作者:李岳伍)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文化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水藍幸福
海螺愛情精彩圖片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