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國家還是個人的角度看,教育都是影響深遠的投資,應該力求避免選擇錯誤;發現闕失和錯誤,應該努力糾正。如果說效率與公平一直是困擾經濟發展的基本問題之一,在教育領域,讓各地區、各民族的優秀青少年在比較公平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最為有益。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公平就是效率。
由于歷史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復雜原因,目前教育資源的分配處于很不平衡狀態。但
筆者沒有聽到要求短期內立即改變這種狀況的呼聲,顯示我國多數公民思考問題比較冷靜和成熟。目前呼聲強烈的是改變高校招生過程中的不公平。這不涉及增加投資和人力物力,只是調整不同地區間報考者的利益關系,屬于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卻遲遲沒有解決。癥結何在?
2001年8月,青島學生就狀告有關部門行政不作為,沒有采取措施糾正招生不公平現象。有關部門表態要逐步解決,原告也因而撤訴。可幾年過去了,有關部門沒有公開說明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實際情況似乎沒有明顯改善。
現在問題再度浮出水面,《新京報》為此采訪了9所著名大學的校長或其他負責人。他們的答復歸納起來是:(1)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但說不清所謂歷史原因究竟指的是什么。(2)所在地政府對學校有很多支持,理應多招本地學生。(3)目前沒有辦法解決。這些情況說明,癥結還是三年前的問題:行政不作為。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教育部應該把包括高校招生在內的教育公平問題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
至于具體的方案則應廣泛聽取意見,擇善而從。
有人提議,既然全國統考,來一個全國統一分數線,讓各大學按分數線錄取不是很公平嗎?這個主張局部可行,所有高等學校都這樣做并不足取。原因是即使以公辦學校來說,投資主體也是不同的。對全部或主要由中央財政撥款的大學來說,按全國統一分數線錄取是最合理的;所在地政府有支持,招生可以適當照顧,但所在地政府究竟撥了多少款,所占比重多少,相應招生名額給予多少優惠,應該公布。
有的校長說,如果按照統一分數線錄取,西藏、新疆就沒有學生入學了。公平不是平均。這是多數中國人很容易理解的。公開說明分出若干名額,照顧少數民族,哪里會碰到什么困難?順便說說,最近有些報刊報道重點學校農村學生比重在下降。我想,由此應該推動增加農村中小學校投資,提高教學水平,縮小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但不應專門給農村學生撥出固定名額,因為從長遠看,這反而不利于農村的發展。
那些以地方投資為主的公立學校,自然應該以招當地學生為主。這是對當地納稅人權利的尊重,也是對當地政府工作的壓力和考察。
有遠見的政府和政府官員,必然把辦好教育放在首位。
如果當地教育落后,人代會和政協應該發揮應有功能,糾正施政錯誤;同時讓傳媒好好監督,迫使那些熱衷政績工程的官員回到正道上來。至于當地財政資源不足,那就是中央政府轉移支付的問題了。
□袁偉時(中山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