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民提供大服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3日 08:41 新京報 | |||||||||
最近,我在農村基層調研中了解到,不少基層干部有一種茫然無措的心態:農村稅制改革以后,不知道自己該管什么,怎樣管?他們也關心今年的兩會,但主要關心的是兩會有什么“新精神”,以便按照“新精神”開展工作,而對春播在即的農民的緊迫需求卻知之甚少。 基層干部的眼睛要向上看,因為不往上看,就難以把握中央的宏觀政策精神;同時
我國農村發展正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折點上。長期以來,我國鄉村治理體制均屬于“資源汲取型”,即治理體制服從和服務于向農村汲取資源,以農業哺育工業,以鄉村支持城市。在這一體制下,基層干部的工作習慣是向上看,根據“上面”的要求開展工作,重點是一個“管”字,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催收催種,催糧催款。經過多年以來農民的貢獻,我國現在終于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即以工業反哺農業,以城市帶動鄉村,國家實行“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正是在這一戰略轉變中,近年來,國家下大力氣減輕農民負擔,取消農業稅,使本來就屬于弱勢者的農民能卸去重負,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 但是,農村稅制改革僅僅是整個國家戰略轉變的第一步。稅制改革后,農村經濟發展還只是恢復性增長,農村發展的基礎還很不穩固,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還不強。特別是我國的農村正處在一個轉折時期。一方面,農村生產方式仍然是以農戶為基礎的小規模經營;另一方面,當今的一家一戶生產經營的農民與傳統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態下的農民有了很大差別,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與外部社會的依存度(即社會化程度) 愈來愈高。我將其歸納為“社會化的小生產”,它既不同于傳統的小農經濟,又不同于現代工業的大生產。 這種狀況將會長期存在,這就決定了我國“三農問題” 的解決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決定了要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從“社會化小生產”的現實出發,為農民建構“大服務” 的體系,以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社會化需求。如產前、產中、產后的生產性社會服務,市場信息服務,打工者的信息服務和權益保障,水利、道路、教育、衛生等公共設施建設,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等。 在過去的一年,農村經濟發展形勢好,農民種田的積極性高,除了政策好,也與天時密切相關。用農民的話說,去年有“兩個青天”:一是“政策青天”,一是“自然青天”。在去年的大多數時候,降雨就像水龍頭一樣,需要水就下雨,不需要水天就睛。 但“自然青天”會年年這樣幫忙嗎?經歷了冬旱的農民正為此事而擔憂。 農村發展還有許多事可做,政府工作要適應國家戰略轉變,從習慣向上看、管農民,轉為向下看、為農民提供服務。這既是農民的需求,也是國家意志。當然,為農民提供服務也不是像以往一樣,將所有事務都由政府包下來,那樣又勢必走回頭路,最終還會增加農民負擔。提供“大服務”,最重要的是隨著農村稅制改革,根據農民的多樣化社會需求,建構多樣化多層次的服務網絡。厘清哪些事務應該由“官辦”,哪些事務可以“商辦官督”,哪些事務由“民辦公助”更好,在此基礎上轉變政府職能。 □徐勇(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