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統(tǒng)計數(shù)字摻水與各級官員誠信意識缺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1日 09:29 新京報 | |||||||||
在政協(xié)經(jīng)濟界聯(lián)組討論會上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李德水披露:2004年各省(區(qū)、市)上報的全年GDP匯總數(shù)據(jù)與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竟高出3.9個百分點,總量差距高達2.66萬億元。聽到這個信息后,與會的政協(xié)委員非常震動,有委員立刻搬出自己《加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力度促進經(jīng)濟社會和諧發(fā)展》的提案,號召開展全民誠信教育。(3月10《中國經(jīng)濟時報》)
無疑,GDP失真是某些地方“官員失信”惹的禍,在GDP失真的問題下強調(diào)“全民誠信教育”———這種“話語對接”讓人感覺不僅不舒服,而且邏輯上存在問題,容易誤導輿論,仿佛GDP失真是“全民不誠信”的結(jié)果似的,“全民”要在道義上為這個污點埋單。如此大而化之、李代桃僵的“問題定位”只會讓真正的禍首被掩蓋。 這不是個別現(xiàn)象,如今“全民”是個熱鬧詞,無論什么問題,喜歡往宏大的“全民”身上靠:一個地方有污染了,說要進行全民環(huán)境教育;一個年青人吸毒成癮了,說要進行全民禁毒教育;某個孩子有性困惑了,說要進行全民性教育等等———這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宏大的話語定位很容易回避一些實在的問題。 既然問題出在某些地方“官員失信”上,就應該把關注和治理焦點就事論事地放在“官員失信”上,關“全民”什么事呢?誠信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對于這么大的問題,就應該逐個擊破,就應該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不同的“誠信教育”,畢竟不同群體失信的原因是不一樣的,一鍋燴地治理只會事倍功半或根本起不到作用。 我們從GDP失真這一現(xiàn)象中解析到的東西應該是:官員失信在不少地方已經(jīng)有激增趨勢,對官員失信的治理已刻不容緩。不能再把“官員失信”跟社會上其他形式的不誠信混在一起,需要單列出來首先進行治理———因為官員的誠信狀態(tài)對整個社會的誠信狀態(tài)起著引領和輻射的作用。 地方官員失信有著深刻的制度原因,比如GDP造假源于政績評價的壓力,地方各級人大年初通過的經(jīng)濟增長預期目標,往往自上而下“層層加碼”,結(jié)果就是自下而上的“層層加水”;有的失信是因為官僚制中缺乏“失信問責和懲罰機制”,說話不算數(shù)用不著承擔責任;還有就是官員的個人信用與職位的政府公信無法厘清,分不清是官員失信還是政府失信———顯然,官員失信與一般性的社會失信是不一樣的,混在“全民誠信教育”這種模糊而宏大的話語中,很難觸及到引發(fā)官員失信的這些制度性原因,官員失信問題當然得不到解決,GDP造假也必然會延續(xù)下去了。 把官員誠信治理混雜在“全民誠信教育”中,讓“全民”為“官員”背黑鍋,是很荒唐和滑稽的。樹立科學發(fā)展觀,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打破這個“黑鍋”。 □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