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環球企業家》2005 > 正文
 

環球企業家:全球化的生活面孔與我們的選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8日 18:08 《環球企業家》雜志

  一個關注“全球化”問題的人,可以這樣來描述那起著名的事故:英國王妃戴安娜與她的埃及男友在一個法國隧道出車禍時,乘坐的是裝有荷蘭引擎的德國汽車,他們的比利時司機喝多了蘇格蘭威士忌,又被騎著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隊苦苦追趕,終于導致慘劇。

  “全球化”使生活更豐富,但種種不幸,也很方便算到它賬上。全球化不得不在不滿聲中進行。比如業務外包,發達國家有人抱怨失業率提高,而發展中國家則有人抱怨被剝
奪。

  中國已是外向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同時也是近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這兩個事實,使中國成為公認的發展中國家中經濟全球化受益者的典范。但同樣地,雖不像其他國家那樣采用上街游行的方式來表達,對開放的批評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新一波的批評主要基于兩點:一是中國的外貿依存度過高,外貿與GDP之比過高;二是FDI(外商直接投資)大量進入,使得民族企業難以立足,所謂“拉美化之憂”。

  拋開對具體開放策略的利弊之辯,我們到底該以何種態度來面對開放,或曰全球化?就像邱吉爾論民主時所說,“它不是最好的制度,而是我們所能實行的最不壞的制度”——這樣的反問將是有益的:如果不開放,不全球化,中國會怎樣?民族企業的成長空間是一個真正值得擔憂的問題,但全球化背景下,它該這樣更準確地來表述:內外資企業如何化解沖突,長期均衡發展?

  雖然此前的歷史仍表明中國的民族企業同樣是開放的受益者,但正是在民族產業的發展上,全球化擁有著兩副面孔。以一個“時代感過剩”的媒體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現在正處于分界線上。在開放初期,外資擁有資金、技術和管理,而內資企業擁有準入資格及對市場的熟悉,合作共贏為雙方之選。但經過20余年,外資把握了市場,也換來了更多的市場許可,漸次掀起了獨資化浪潮;而內資公司也有了基本的管理和資金積累,自主技術、自主品牌的沖動加強,雙方沖突也隨之加劇。

  與大多數國家反全球化主力往往為普通民眾不同,在中國,對開放的批評聲音主要由國內實業家發出。的確,內外資企業在知識產權、政策資源上正出現越來越顯性化的爭奪。前者如華為與思科之訟、通用與奇瑞QQ之爭,后者如物美總裁張文中和東方家園創始人張宏偉對“零售業過度開放”的呼吁。而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有關在華跨國公司“限制競爭行為”的報告,在更大程度上并非基于“限制競爭行為”,而流露出對在華跨國公司市場份額過高所產生的憂慮;另一方面,輿論對在華跨國公司的轉移定價、腐敗等問題的前所未有的關注,也可以視為某種社會心理的反映。

  如何在實踐中不斷找到內外資企業發展的新的平衡,或許是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頭號命題。而作為微觀主體的企業,相應的就是如何在內外資企業共同構筑的生態圈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空間。《共享》這本書,碰觸的就是這個大命題。

  微觀的策略選擇,相信讀者可從書中獲益。繼續大而化之地論宏觀選擇,我的看法一是中國要在國民待遇基礎上繼續改善投資環境;二是外資公司要負起企業公民的責任;三是內資公司要適時升級,打造世界級公司。三者缺一不可——從根本上,全球化是繁榮之路,也是不歸之路。我們根本無可選擇。企業家們以何種態度迎接全球化。這正是《共享》這本書的精神所在。意識到全球化的兩面性本身并不意味著我們擁有多種選擇。我們只有一種選擇:選擇開放,選擇與人共享,選擇在共享中生長。(作者為本刊執行主編)

  (文/《環球企業家》□ 李甬|文 出自:2005年3月 總第108期)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全球化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77屆奧斯卡盛典
蘇丹紅一號食品風波
3.15 消費者權益日
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CBA全明星賽陣容公布
購房還貸計算器匯總
解讀商品房銷售合同
林白:婦女閑聊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