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清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說,現在,平均每26位平民就要養活1名官員,比西漢時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即使是同改革開放初期的67∶1和10年前的40∶1相比,吃皇糧者所占總人口的比重攀升之快,也是史無前例的,令人擔憂!
26個百姓養1個“官”到底養出什么?稍加分析就可以發現,26個百姓養1個“官”養出了不少社會疾病。其一,增加了財政支出,埋下了“擾民”隱患。筆者在媒體上看到,這些年來財政供養人員不斷增長,造成了各級財政困難,“僅機關的車費、招待費和出國培訓考察費,全國已分別達到3000億、2000億和2500億元,其中主要是被各級領導干部消費了”。
其二,在不少地方,已發展到官多為患的程度。有的辦事推諉扯皮,敷衍塞責;有的無所事事,比待遇、比享受、比“能耐”,吹經驗、造數字,不琢磨工作專琢磨人,爭權奪利;有的大搞形式主義和虛報浮夸,大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等。
其三,造成了干部隊伍素質滑坡。由于“十羊九牧”,官多為患,如今在一些地方,“官”的文化修養、知識水平、思想道德素質還不如一般百姓,無德無才的“官”并不少見。加上一些地方升官快、升官易、升官發財容易,跑官、買官、賣官現象不時發生,給社會帶來了較大負面影響,帶來了很多腐敗。
民少官多,官員的素質就無法提高,就無法“得人”、“得士”,就無法監管好官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步伐,深化政府機構改革,要鞏固政府機構改革成果,及時解決出現的新問題。加快推進鄉鎮機構改革,重點是合理界定鄉鎮機構職能,精簡機構和減少財政供養人員。
26個百姓養1個“官”,只能養出很多社會疾病,只有精簡機構和減少財政供養人員,官員才會“精”,社會才能穩定,和諧社會才能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