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興:常規是用來被打破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4日 15:24 新浪財經 | ||||||||
文/《財經文摘》社社長 周志興 美國人羅伯特.A.魯茲是一個很有個性的老頭,1986年,他54歲時,離開了福特公司,進入了克萊斯勒公司。此時,他已經在寶馬、福特和通用汽車工作了20年。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中規中矩的大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就是這樣一個曾經在美國海軍
這個個性鮮明的老頭在同僚中顯得十分另類,以至于業內雜志《汽車行業》這樣評論:雖然魯茲率真直言,也很有見地,但他從來就不是一名好的“團隊成員”,這一點他自己也毫不諱飾。評論得很準確,魯茲在66歲時開始動手,花了5年的時間,寫了這樣一本書:《打破商業常規的8項法則》,其中一個法則就是“團隊合作絕非萬全之策” 福特汽車公司的前CEO哈羅德·波林是這樣評論他的前同事和這本書的:“一直以來,魯茲就以其極富個性的領導風格而著稱,在他加入克萊斯勒后,這種個性更得到了張揚。本書真實地再現了魯茲的經典形象——勇于變革、深謀遠慮,而且擁有敏銳的商業嗅覺。” 什么是常規?按照辭書上的解釋,就是通常的、一般的或是流傳下來的規矩。而魯茲在這些國際頂尖的大企業里混了這么多年,看到的懂得的和執行的常規性的東西太多了。如顧客總是對的;質量是生命;團隊合作是制勝法寶,等等。但是,作為一個善于挑戰的人,魯茲歸納了8項不同的意見: 1、顧客并不總是對的;2、企業的首要目標不是賺錢;3、別人都在做的事情,不要去做;4、過于關注質量不見得是好事;過度的財務控制是很糟糕的;6、持不同意見的人是一種財富;7、團隊合作絕非萬全之策;8、裁員一定要果斷。 這8條,在循規蹈矩的人看來,是大逆不道,而魯茲老頭兒卻頗為自得,他把它稱作“法則”,并不無得意地說:“這種叫法好象有點自吹自擂”。其實,看過這本書之后讀者會知道,是不是叫法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這些觀點的確開拓了人們的思路。 例如說,大家都在強調團隊合作,,而魯茲發現:事實上,大多數的團隊在實踐團隊合作方面(促進團隊的協調統一,維護團隊中每個人的利益)所花費的心血和時間遠遠多于真正的工作時間。拿一個中國人都懂的詞說,叫“內耗”。其實魯茲不是不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他只是認為,把希望僅僅寄托在團隊合作上是無益的。 他舉了一個例子:美國著名的牛仔服裝生產廠家李維斯在1992年曾經改變了傳統的薪酬體制,由原來的個人計件付薪方式調整成為團隊計件付薪方式(一般由10-35個人組成一個工作組,按照工作組的生產總量支付薪水)。結果,李維斯公司的生產總量下降了。熟練工抱怨他們被那些偷懶耍滑頭的人拖了后腿,妨礙了他們掙錢。由于監工不能時時刻刻地監督每一位員工的工作質量,所以公司里怨聲載道。而解決問題的辦法很簡單,讓每個工作組民主選舉出一位負責人,由他監督工作組的工作,上面的弊端就消失了。 由此,魯茲認為,沒有強大的領導,團隊合作就只能是虛有其表、浪費時間,盡管團隊里每個成員都和和氣氣、彼此關照,但最終大家只能共同失敗。 其實,是不是看懂了魯茲,用一把尺子可以量出來,就是對他的書有沒有反對的精神。而在他的書中確實也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好在這不是教科書,如果把它比喻成一種工具,那是開拓道路的挖土機,要完成道路施工,沒有壓路機也是不行的。 《財經文摘》2004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