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缺水警鐘為誰而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4日 11:47 紅網 | |||||||||
江南之美,首在于水。然而,水鄉江南,卻面臨缺水的尷尬境地。據上海文匯報報道,在浙江境內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的寧波市,最缺水時一些運水車在日夜不停地奔跑著,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里的各個企業。在著名的國際商貿城市義烏,市區有時每周正常供水僅9小時,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那么,曾讓人引以為傲的江南清清綠水到哪兒去了呢?據記者調查才發現,一方面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和諧、協調發展的小康社會,無疑,實現人類與自然界的和平共處,讓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共進退”,正日益成為影響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健康、進步的神圣命題。 早在1989年,我國的《環境保護法》第26條便明確規定:“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自然開發項目及一切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工程技術,其中防止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或許,正是對“三同時”制度的置若罔聞,才讓“水鄉缺水”走入了惡性循環的不歸路。 有鑒于此,筆者以為,有必要“防患于未然”,將環保問題列為各地招商引資的原初底線,一方面對目前正在生產的企業進行嚴格的檢查整頓,對存在違規行為的,發現一起,整頓或取消一起,而對于那些“代價而沽”,存在環保隱患的企業,一律高掛“免戰牌”,畢竟“人是最可寶貴的”,“水鄉缺水”的警鐘值得時時長鳴! (稿源:紅網) (作者:李仕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