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文摘》社社長 周志興
我這里說的力量,不是《水滸》中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之力,也不是陸虎悍馬之類的奔馳之力。這里所說的,是權力的力量,是管理的力量,換言之,是控制的力量。
其實控制的力量大家都懂,不管魯智深有多大的力氣,他還是要聽及時雨宋江的,
因為后者在控制著他,像中國人常說的,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
兩種力量,在漢語中寫法一樣,但含義有很大差別。不說別的,就拿量化指標說,前者是可以測定的,是多少噸,多少公斤,或者是多少馬力,多快的速度;而后者很難有量化標準,不能說某人的管理力量有多少噸,也不能說某人的控制能力有多少馬力。
不能量化,不代表不能評判。美國的兩位知名的管理學專家史蒂芬.柯維和布萊恩.李,曾經作過若干次測驗,他們走進某個機構,把一份該機構的花名冊交給員工,指令是:按照名單上人員的力量進行排序。結果是人們毫無困難地完成了任務,可能在某些排序上有個別不同,但是大體上是一致的,尤其是誰最有力量,誰最沒有力量,人們都沒有異議。
就是說,盡管沒有測試,但是大家都能夠感覺到有力量者的力量。
這兩位學者非等閑之輩,前者寫下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被翻譯成32種語言,銷售過億冊。他們撰寫了《力量原則》一書,把有關力量的問題闡述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認為,力量有三種:一種是強制型的,利用威脅、哄騙或者武力來贏得服從;一種是效用型的,我為你提供你需要的東西,薪水、待遇、獎賞,而你為我提供我需要的東西,勞力、智慧、時間,等等,我們是通過談判來落實上述事項的,而我也贏得了服從;一種是原則型的,這種力量是建立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這本書多次強調的,尊重就是力量。長時間的積累形成的這種力量,是最強大最持久的。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原則型力量。每個自以為成功的人也都會認為自己有了這種力量。
但是很不幸,不管本人怎么認為或下屬怎么吹捧,大多數人的力量是一種復合體,即三種力量的混合,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第二種,即效用型力量。當然,也有人靠強制型力量在生活,而這種人一定會越來越少,一是他們會進步,二是不進步他就活不下去。
今天的中國,處在經濟變革的時期,作為對于上世紀中葉以來非市場化經濟的一種反動,現在人們更多地是在追逐利益,道德層面的東西講的人少了,流行的觀念是誰給我錢我給誰干,誰給得多我給誰干,所謂有奶便是娘,這是打工者心態;而作為管理者,大都有這種心態,我給你錢,我管你,你就得聽我的。于是,當這兩部分人在一個團體里共事時,可以和睦相處,但是,談不上感情,談不上創造力,付出和得到是成比例的,誰也不會多付出任何東西。而一旦不在一個團體了,便視為陌路,甚至仇人。
社會向前走,力量的內涵也逐漸進步。如果說以往靠強制手段,或者靠一紙任命書,就能夠明確控制的地位,能賦予自己力量,那么,今天,面對知識水準越來越高的被管理者,掌握權利的人更需要的是尊重。尊重產生的力量,是持久的力量。
也會有人嗤之以鼻,說,你太天真了,對于有些人來說,我尊重了他們,他們反而會笑我傻。
是的,有道理,在現在環境下,確實有一些人不是值得尊重的,他們有待于提高自己的水準,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不去改變自己。拿唱歌舉例,什么時候唱什么歌是正確的,但是,大家都在唱同一首歌時,你在唱更好的,或者是醞釀著唱更好的歌,不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嗎!
就拿這本書當成新的歌譜,新的歌聲是動聽的。
《財經文摘》2004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