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三四天學校就要開學了,長春市民王女士上高三的女兒婷婷卻得了一種怪病:只要提到開學的事,就感到肚子疼,急匆匆地往廁所跑。王女士領著女兒到醫院檢查后,相熟的醫生告知王女士,婷婷的身體狀況一切正常,原來婷婷屬于心理防御造成“病痛”,記者了解到最近得這種“病痛”的孩子還不在少數。(《東亞經貿新聞》2月26日報道)
婷婷得的怪病實際是“心病”,其病因是來自學習上的壓力,且主要是家長的壓力
。據介紹,在長春市陽光心理援助中心,記者見到了婷婷,婷婷捂著臉哭著,反復地說:“一想到上學我就害怕,我媽媽整天在我的耳邊提醒說,只有考上重點大學才是對她養育之情的回報,這讓我有很大的壓力,就怕學不好對不起父母,尤其是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我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所以我也不想去學校,不想見到老師。可是我也沒有撒謊,不是故意找理由不上學,只是一聽到開學之類的話,我就情不自禁地感到肚子疼,想往廁所跑,有時候真想得一場病,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不上學……”
當今社會,在望子成龍、望盼女成鳳的強烈愿望需要在競爭激烈的應試教育中去博弈實現的背景下,家長對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學習成績優異,只要孩子“一心讀好圣賢書”,考上理想的重點大學,其他的并不在意。所以,父母整天在孩子耳邊提醒,要努力學習,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當這種壓力超過孩子的承受極限時,必然使孩子產生心理上的疾病。
其實,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考上重點大學并沒有錯,問題的根本在于要以人為本,“因孩定標”。因為每個孩子的天賦愛好、性格習慣、心理因素各異,那么,父母對孩子學習目標上的要求必須根據孩子總體和階段性的具體情況,量力而行,這樣才有利孩子學習潛能的最大發掘。如果不顧孩子實際,將適得其反,結果是要么讓孩子失去信心,要么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給孩子和家庭帶來不應有的苦果,婷婷的怪病當是佐證。
因此,醫治孩子“心病”,需要父母“吃藥”。一方面,家長要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學習,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另一方面,家長既要當好孩子的“加油機”,經常鼓勵孩子,又要當好孩子的“減壓器”,當孩子學習壓力不堪重負時,要及時給孩子心理上的慰藉,努力讓孩子減壓增效。要做到這些,家長必須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關其身,更關其心,對孩子的情況全面了解,視情施教,合理定位,讓孩子健康和諧成長。
(稿源:紅網)
(作者:李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