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應該堅持數據上的一個中國原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8日 09:12 新京報 | |||||||||
袁岳 前段時間,很多媒體報道了第13億個中國小公民誕生的故事;我們所有人對于中國經濟的年增率(比如今年是9%強)耳熟能詳;許多人也經常說起中國現在每年有多少萬名留學生;我們從來不感到,說到中國的農民的總量、外匯存底數、外貿總量、省會數量、發達城市數、互聯網人口數時,感覺有什么異樣。但是,我們許多人有意無意地犯了同一個錯誤,
我們現在還沒有進行,但不妨進行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工作,就是如果把中國內地、臺灣地區、港澳特別行政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產生及相關情形,整合出一套全中國的數據,那樣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這樣一個數據冠以“中國”的名義,也才讓國人與世人同感國力整合是一個怎樣的具體的形象與印象,也可以培育一般公眾始終有一個可以數量化的大中國觀。這樣,當以后我們再說到中國經濟增長率時,正式的口徑應該變成,“×××年全中國GDP總量為×××萬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其中內地GDP總量為×××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內地GDP占全中國GDP總量的×%;臺灣地區GDP總量為×××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臺灣地區占全中國GDP總量的×%;香港特別行政區GDP總量為×××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香港特別行政區占全中國GDP總量的×%;澳門特別行政區GDP總量為×××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澳門特別行政區占全中國GDP總量的×%”。 數據上的“一個中國”原則,尤其需要政府官方統計口徑與正式的學術機構的研究數據成果采用嚴謹的地區統計數據范疇。兩蔣時代的臺灣地區當局就注意在地圖、統計數據方面嚴格地區分“中國(臺灣地區)”和“中國(內地)”的資料。目前,國內一些統計文獻上也經常特別注明“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但是大部分的中國內地數據,尤其是媒體報道中的簡略數據均以“中國”為名卻只指代內地。實際上,在數據上不全面覆蓋港澳臺的社會影響與政治后果,絲毫不亞于在正式的國家地圖上把港澳臺排除在外。我們可能對于一張不把臺灣島畫上的“中國地圖”十分敏感,但卻對沒有把港澳臺涵括在內的“中國數據”似乎不甚敏感。 因此,建議未來除開發整合與計算大中國地區的系統數據外,對中國內地的統計數據均以明確的“中國(內地)”統計數據公布,港澳臺數據則分別冠以“中國(臺灣地區)”、“中國(香港特區)”和“中國(澳門特區)”。既注意防止以一個地區的數字來指代全中國數據,也要避免簡單地以地區數據名(如臺灣、香港、澳門)來單獨指代其數據,因為“臺獨分子”的主張恰恰就是想以與中國無牽無掛的方式來表現臺灣的所謂主體性和獨立性。而對新聞媒體以中國為單位報道的與數字有關的消息,也要切實注意避免單以內地的數據作為基數來說全中國事情的偏差。 最近,全國人大將就《反分裂國家法》進行立法審議,許多人覺得這一法律可能主要與臺獨勢力及國家的專門機關的工作有關。 但從法理上來說,這一法律既要針對分裂國土的行為,也自然包含支持傳播正當的國家領土與主權完整的理念與信息,而堅持數據上的“一個中國”原則,正是說明這一法律的精神與我們每個公民生活中所接觸的許多日常信息有關,它直接影響我們甚至下一代對于“一個中國”的信息及其具像化的感受。 作者: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研究員、哈佛大學M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