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業率不應成為數字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4日 10:02 中國青年報 | |||||||||
葉檀 一篇題為《高校就業率水分幾成》的文章,再次撥動社會敏感的就業神經。2月21日《南風窗》發布了較為詳實的數據和事例,直斥目前公布的高校就業率水分過高。雖然各大高校自行上報的就業率基本在90%以上,但文中披露,一些高校采取統計畢業生就業意向、零報酬就業等方式修飾數字,成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實例。
只要考諸事實,就不難得出相對真實的結論。200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280萬人,2005年將達到340萬人。根據勞動部門公布的數據,2004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900萬個,其中500萬個崗位用來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剩下的400萬個解決280萬大學生和200多萬中專畢業生就業。今年形勢更為嚴峻,需要就業的人員預計為2500萬以上。由于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預計低于去年,所以就業崗位不會增多。大學生就業難無法得到真正緩解。 對作假高!案羯酱蚧⑹健钡牡赖屡校⑽瓷钊雴栴}核心。從歷史經驗看,一個領域的國家公立機構大規模地玩數字游戲,往往是行政壓力的產物。高校就業率數字游戲也不例外。 高校以傳承學術與人文精神為己任,本不必承擔學生就業之責,各國政府很少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強迫高校提高就業率。學生選擇高校與專業時,事實上已經對自己的未來做了預期,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一些私立高校出于競爭壓力,必須按市場化原則設立專業。這些無法以人文精神、百年傳承做招牌的學校,自有其市場取勝之道。 但我國高等院校多為國有公辦,統一納入教育行政體制內,這些學校的辦學、科研經費主要來自行政撥款。旨在使我國高校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的“211工程”、“跨世紀工程”,以及名目繁多的各類評審項目,進一步固化了高校與教育行政部門的聯系,反過來,也使高校與教育行政部門承擔了本應屬于市場的責任。既然高校擴招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命令,那么,解決畢業生就業順理成章地成為教育行政指令鏈條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對于高校來說,要想獲得發展的機會,惟一的辦法是圍繞行政主管部門的指揮棒轉,今年合并,明年擴招,后年升級為綜合大學,其原始動機一目了然。但綜合性大學大量繁衍,并不利于學生就業。這使得一些想走綜合大學道路的專業財經大學只好設立財經新聞學、財經歷史學等匪夷所思的科目,以突出重點,掛靠綜合;既能拿到綜合性大學的經費,也使學生易于就業。 認識到高校擴招的就業壓力,2003年,教育部出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規定高校發展要與畢業生就業情況掛鉤。同年,中國高校就業排行榜問世。2004年年底,在教育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參加的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視頻會上,教育部部長公開表示,對連續兩年就業不足50%的專業要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就業率連續3年不足30%的專業要減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對于學校來說,這樣的行政命令可謂生死攸關。一旦專業被撤,學校將會面臨種種難題,被裁撤專業的教師去向何處?今后的項目如何申報?于是,為了緩解來自行政與市場的雙重壓力,數字游戲成為最好選擇。 最令人擔憂的結局是,國家投入大量資源,既不能使中國名牌高校躋身世界一流,也不能解決畢業生的就業難題,計劃與市場的好處同時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