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驢子一樣去休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2日 11:19 南方都市報 | |||||||||
作者: 閑情 十年前,大街小巷流行一首名為《我想去桂林》的歌曲,唱出了許多人的心聲: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沒有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 有了錢,還要時間,看來這哥倆還真是傳統休閑的兩大要素。十年過去了,我們有
對此,一位德國朋友語重心長地開出處方:你們中國人缺的是休閑文化,不是休閑時間。接著,人家列出柏林市博物館、圖書館、音樂廳的數量。而在中國,這樣的公共文化休閑場所還是太少。 看到德國友人的話,我的臉皮禁不住微微發燙,因為豬睡半日,漱洗罷再在電視前吃零食發呆間或傻笑半日的生活是我對每個周末寄予殷切盼望的動力之一。所以,看到35%的人選擇了喜歡在“家里”打發閑暇時間,我立刻有了找到組織的感覺。 如果說呆在家里睡覺、看碟就是單調、沉悶沒文化,我一定老大不樂意。可我也承認,排除懶惰、怕麻煩的因素,“錢”和“時間”的確對自己選擇休閑方式有很大影響。身邊常有朋友、同事為出行的時間、地點著惱,在他們看來,好不容易耗時耗錢出去一趟,一定得深思熟慮、計劃周詳,一次出游,經常因為被賦予太多含義而把人折騰得疲憊不堪。 在這一點上,我倒得承認人家德國人的快樂休閑觀值得學習,無論出游還是約會,他們的原則是有興趣有時間就OK,用句時髦的話,就是just do it for fun(隨興所欲)。這種觀念,我們的古書里不是沒有,比如《世說新語》里那位雪夜起興訪友,半路興盡而歸的王子猷,可惜,他的故事被擱在《任誕篇》里,何謂任誕,任性放縱,不拘禮法是也,可見,just do it for fun還沒被主流認可。 打開古書,里面有放鷹、養鳥、曲藝、管弦、詩社、楹聯、啜茗、風箏、金石、觀魚,上千年的傳統綿延下來,又有哪樣不算興趣文化?可是,如果不能以欣然之態選擇愛做之事,休閑的快樂真諦又該如何尋覓呢?大家期盼的“休閑文化”,不一定非得留連于博物館、圖書館、音樂廳這樣的陽春白雪休閑場所,而是自由從容抉擇的心態,我們可以看肥皂劇,可以去“錢柜”飆歌上街買衫斗靚,同樣可以出門踏青遠足。 休閑意義所在,全在“興趣”二字。如果一切都被人設置與驅使,借用朋友的一句話,“既然已經像驢子一樣去工作,怎么還能像驢子一樣去休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