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看金融高管子女在京高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8日 11:38 紅網 | |||||||||
2月16日競報報道了北京為吸引和鼓勵金融機構在北京發展的16項政策日前出臺,并于本月1日開始實施的消息。其中一條是允許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子女在京參加高考并享受與北京市戶籍考生一樣的待遇。沒想到這則新聞一出,一石驚起千層浪,大家議論紛紛。不少評論員撰文大聲疾呼,認為這是特權,不公平、不合理。筆者對此有不同看法,認為大家應該逆向思維,反過來思考這項優惠政策。
凡是涉及權利,尤其是公共政策給予少部分人的特權,總會刺痛權利捍衛者那根敏感的神經,這次北京出臺的給予金融機構高管人員一系列待遇更是被當作靶子,屢遭質疑。因為金融高管人員本身就處于強勢了,要是再“錦上添花”,感覺上是有些社會不公。其實“平等”是不能這么理解的,我國的法律尤其是憲法,賦予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教科書上也教我們要正確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義,這里的“平等”不是絕對的平等,而是相對的平等,不是事實上的平等,而是程序上的平等,還特別強調對特定人群要有照顧,比如說婦女、少數民族。正確理解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那么這次出臺對金融機構高管人員子女的“市民待遇”是否公平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富有正義感的權利捍衛者總是單項思維:少數人得到了“特權”會如何如何的“強勢”;廣大市民沒有這些權利會如何如何的“不公平”。我認為大家應該反過來看待“高管子女在京高考”的優惠政策。假如金融高管子女沒有這項優惠政策會如何呢? 既然是北京吸引金融機構在京發展,那么很多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在內的工作人員要到北京工作,這些高級管理人員大多為人父,為人母了,不單單要考慮事業,也要考慮家庭,尤其是子女問題。于是子女問題成為了制約人才流動的障礙之一,子女問題首當其沖是子女的戶籍和教育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如何能讓這些人才在北京安心工作呢? 假如不解決高級管理人才的子女等家庭問題,這些人員到了北京工作,就無法得到作為北京市民應有的待遇:他們的家庭分居兩地,整天牽腸掛肚,身在曹營,心在漢;或是全家遷居北京,沒解決子女戶籍和教育問題,他們勞完工作,勞家庭,交著外來人口子女教育的高額費用,辦理煩瑣的借讀手續,他們的子女在北京上完初中、高中,到頭來還要返回原籍參加高考和錄取……難道這些對金融機構的管理人才又公平嗎?人家為北京做貢獻,最起碼的子女問題都不幫人家解決,這又合理嗎?我想外地金融機構的管理人員鑒于這些困難和障礙,想來北京工作,也不敢來北京工作了。 這項對外地金融機構人員的政策,已經夠苛刻了,其實算不上真正的“特權”。特權是比大多數人優越的權利,而這項“子女可在京參加高考且錄取時與北京市戶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權利,也只能類比國際上的“國民待遇”,我把它稱為“市民待遇”,充其量也不過和擁有北京戶籍的人擁有的權利一樣,沒有說給這些人員的子女高考加分,超過了本市居民的待遇,怎么就能稱為不平等的“特權”呢? 我想這項政策引起非議原因之一,就是用語措辭上欠考慮:干嗎非要強調“子女可在京參加高考且錄取時與北京市戶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呢?一下子讓人聯想到遭人詬病的北京市民高考的低分數線,迸發出那么多怨言。只要說:“子女可以隨父母在北京落戶”。不就什么爭議也不存在了?解決了戶籍,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北京人,子女當然“可在京參加高考且錄取時與北京市戶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 (稿源:紅網) (作者:普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