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放令是不是法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8日 10:58 南方網 | |||||||||
法的精神之秋風專欄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先后有近300個大中城市基于安全和環保考慮,宣布禁止在城區燃放煙花爆竹。最初幾年執行得大概還可以,然而,近兩年,對鞭炮的美好記憶又被喚醒。市民這種心理與近兩年傳統復興的思想潮流有沒有關系,也是個有趣的話題。
于是,每當除夕、破五、元宵之日,民眾都以密集的鞭炮聲對各地人大當初通過的嚴肅的禁放法規發起挑戰。政府則大規模動員人力執行禁放法規。以北京市為例,除夕之夜,市禁放辦派出四個巡視組,重點巡視除夕燃放煙花爆竹比較突出的地區。當晚,北京城八區共出動各類控制禁放力量約13萬人。 然而,禁放執法人員的底氣似乎不足。北京一位執法的老人就坦率承認,對于違規燃放的人,“即使真讓我們抓住了,也煩,都是街坊鄰居,就為放了兩個爆竹,蹲班房了,被罰款了,這以后還怎么見面?” 執法者反而為難,這確實很有趣。同樣是這位老人,如果面對的是偷竊、搶劫的鄰居,恐怕會義正詞嚴。但對違法放炮仗的鄰居,老人卻有點為難。其實,有這種心態的執法人員恐怕不在少數。這也正是禁放法規得不到嚴格執行的根本原因。 老人為什么為難?原因可能是,盡管放爆竹違反了政府明令頒布的地方法規,但老人并不認為這樣的違法行為會導致多么嚴重的后果,并不認為這會對他人造成直接的、可見的損害。在執法的老人看來,法律懲罰應當針對那些損害他人權利或利益者,對放爆竹者嚴格執法,似乎有點小題大做。 違法者似乎與執法者心有靈犀。北京今年除夕之夜共有數百人因違禁燃放被處罰,其中有若干人被拘留。被拘留的人都認為自己并沒有違法:“我們不過放了幾個爆竹,雖說蹲了班房,可又沒偷又沒搶,即使傳出去,也不丟人”。照此推理,即使執法人員嚴格執法,將所有違法燃放者都拘留起來,似乎仍然不大可能達到阻嚇民眾的目的。 于是,我們不能不面對一個問題:禁放法規是法律嗎? 從形式上看,禁放法規當然是法律,它是由地方立法機構通過并正式頒布生效的,具有完備的法律效力。根據法律實證主義的觀念,法律就是主權者的意志,立法機構完全可以不管天理人情而隨心所欲地制定法律,不管它是多么荒唐,一經頒布,就具有不容置疑的法律效力。 不過,這樣的法律與別的法律似乎大不相同。比如,誰違反了懲罰偷盜或搶劫行為的法律,執法者和公平的旁觀者都會認為該人是可恥的,做了違法的、不正當的事情,應當受到懲罰;即使是犯罪者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做不正當的事情,是在犯罪,然而,違反禁放法規的人卻不覺得自己在違法,而執行禁放法規的人似乎也漫不經心。 也就是說,禁放法規在違法者、執法者心目中,似乎是二等法律,似乎不是完備意義上的法律。不少專家學者也對其提出批評,主流輿論也站在習俗一邊,呼吁廢止、至少是修訂禁放法規。禁放法規的法律效力就更讓人懷疑了。 一張寫著若干條文的紙是否屬于法律,似乎還要看民眾、執法者是否認真對待它,是否真正地將其看做法律。至于它是否能發揮法律的效力,更取決于執法者和民眾的主觀態度。法律不是頒布一下就萬事大吉的,如果立法者希望法律真的發揮法律的效力,那么,就需要考慮法律是否能夠被執法者和民眾普遍地當做法律。法律要成為法律,當然需要制定者蓋上大印,但同時也需要民眾給其蓋上一顆大印,才會成為真正的法律。 也就是說,法律需要合乎天理人情,合乎人們的正義感,合乎理性,合乎人們關于正當與不正當的判斷標準。一個具有正常理智與情感的人,不需要經受普法教育,僅根據自己的良心和理性行事,就不會觸犯法律。這樣的法律可以使人在不知法的情況下,就可以輕松成為守法良民。這樣的法律,即使是違反者自己,站在超然的公平立場上,也會予以認可。這樣的法律,才是可以有效執行的法律。 因此,立法不完全是一件技術活兒,也是一件藝術活兒。立法者需要探究普遍的理性與正義,需要探究民眾心中關于正當與不正當的判斷標準,即需要探究天理人情。有效的、公正的法律,不管其規定有多復雜,但總要將天理人情灌注其中。否則,隨心所欲制定出來的法律,徒具法律的形式,卻被民眾忽視、蔑視,從而根本不成為法律。 (作者系北京學者) 本版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