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難記錄為何喚不來新工業體制的曙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6日 10:25 紅網 | |||||||||
來自新華社的統計說:我國煤礦平均每人每年產煤321噸,全員效率僅為美國的2.2%、南非的8.1%,而百萬噸死亡率則是美國的100倍、南非的30倍。從2001年到今年10月底,全國煤礦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88起,平均7.4天一起;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28起,平均50天一起。 血的數字和事實擺在面前,如果還停留在技術性的反思階段,僅僅反思出有關人員
為了突出能源在整個經濟建設中的戰略地位,當下中國的能源工業仍是在傳統的老工業模式里運行,粗放型開發、無序性開采,生產技術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加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不論國有或民營企業都難免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原本滯后的安全生產規則還時常要被突破,工業災難此起彼伏。血的教訓提醒我們:能源工業不走新型工業化之路,中國沒有前途! 新型工業化的能源工業,要求對能源開發保持高度的謹慎態度,實行保護性限量開發,逐步剔除所有沒有生命保障的開發項目和開采企業,甚至要對高瓦斯的煤礦或含毒氣的油氣井進行長期封存。同時,建立生命優先的能源企業生產原則,對達不到現代化安全生產標準的企業停產改進。 當然,確立“以人為本”、“生命優先”的工業發展道路,需要一套新的替代模式,這就好比要用綠色GDP去代替傳統GDP一樣,需要高額的成本,甚至要求國家建立起承受能源緊張、生產畏縮的新的社會經濟運行機制,全面調整國家的戰略發展結構。但是,只要同胞能免受工業災難的死亡威脅,任何代價又算得了什么。 (稿源:紅網) (作者:康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