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關心患年關抑郁癥的打工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3日 07:59 紅網 | |||||||||
自1月31日《新京報》刊發了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做好留校學生的過節通知后,貧困大學生再次成為了公眾關心的對象,與此同時,我忽然想到,誰來關心不回家或節前“回流”的打工者怎樣過節?據2月2日《都市快報》報道,寧波市康寧醫院日前接收了一位姓茹的湖南民工,經診斷,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目光呆滯,一聲不吭,還把800元工錢還給了老板,還吵著要自殺。據康寧醫院陳醫師介紹,最近幾天醫院接收了不少這樣的病人,而且全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原因可能是與掙錢不多無法回家過年產生心理壓力有關。
此前,我只知道,各級政府普遍關心的是民工能否在春節前領到應得的那份工資,而對那些不能回家的民工的心理狀況則關心不夠。上述消息表明,政府部門單是解決好民工的欠薪問題是不夠的,還須關注不能回家的民工的心理需求。無論是誰,在滿足物質欲望的同時,總渴望獲得精神生活的滿足。國人之所以將春節看成是一年中最重要、最神圣的節日,不僅是因為辛勞一年,終于可以坐下來休息幾天,盤點一下一年的收獲,還在于能借與親人好友團聚之際,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情和鄉情。國人對春節有著一份特別的掛念,道理就在此。 設身處地地替不能回家過年的打工者想想,看著同伴高高興興回家過年了,自己卻因種種原因走不了,眼看就要在家不像家的工棚里孤苦伶仃地迎接新年的到來,這是一種怎樣的孤獨凄苦!而假如是因為掙的錢少,或者老板不發工錢,或者買不到票,或者擔心此一去明年能否找到工作,或者別的原因,導致不能回家,他們內心積聚的不滿牢騷和焦慮恐懼,就會像磨盤一樣壓迫他們的神經,意志力弱的就可能得抑郁癥。 打工者年關易患抑郁癥的現實告訴人們,對他們的關心應該由表層即物質利益深入到更深一層即精神生活中去,如此來自政府和社會的人文關懷才算完整,他們的權益才算得到了全面的保護。事實上,給這部分打工者施予節前的關懷,其顯性效果是,在突出其人的主體性的同時,也在涵養一種人文精神,有助于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和打造和諧社會。在一個引領時代文明的城市里,讓一部分有家難回、且為城市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的打工者孤獨凄惶地迎接新春佳節,實在于心不忍!而居然讓這部分人中的某些人患上節前抑郁癥,這更昭顯了世情的澆離和人間不平! 其實,要不讓他們患節前抑郁癥,藥方不在醫生手里,而在用工單位和政府機關手中。對此,溫州老板給出了很好的答案,他們的做法堪稱“良藥”。他們除了為留守民工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外(地點在酒店,老總親自作陪),還給他們的家人發一封“春節慰問家屬特快專遞”,讓家人感受到親人的祝福。春節期間,為他們“開小灶”,改善伙食;為他們購置影像設備,放影視給他們看;每天開放圖書室、卡拉OK廳、舞廳、乒乓球室、棋牌室等,供員工娛樂休閑之用。(詳見1月16日《溫州日報》)工作做到這個地步,要讓他們得抑郁癥也難,因為他們早把異鄉當故鄉了。 身患抑郁癥的小茹還在醫院里,我不是醫生,只是個同情者,在此,請允許我及代表所有關心他們的好心人,對小茹及所有患節前抑郁癥的民工兄弟,親切地道一聲:新年好! (稿源:紅網) (作者:王學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