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Q版金瓶梅看無厘頭的底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8日 10:14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 |||||||||
崔書君 武大郎成了蠻不講理的暴發戶,武松居然是作風嚴謹的警察……諸如此類,都是Q版動畫片《金瓶梅前傳》對片中主角的介紹(見1月27日《東方新報》)。 從當初的“大話”、“水煮”不斷,到今天的“Q”個不停,五花八門,多種多樣,
“無厘頭”這個東西,最早大概出現于周星弛的電影中,具體說是從《大話西游》開始。那么,應該如何看待這個東西呢?筆者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絕大多數學生都是贊同的,而絕大多數家長和教師都是反對的。難道孩子與大人之間真的就這么對立嗎?難道就真的沒有一個契合點來讓兩代人之間都能接受嗎? 筆者想折中一下,不偏不向,來講一點“公道話”。 “無厘頭”沒啥可怕的,它是時代的一個產物,固然不是主流,但也體現了某些方面的進步。“無厘頭”畢竟不等同于胡編濫造,它也是有底線的,只要把握住這個底線,它就不是洪水猛獸。“無厘頭”的底線就是不能不分好壞,要嚴格區分好人和壞人。 說到好人、壞人,可能很多人會發笑。因為在以前的年代,文藝作品中人物大多性格單一,臉譜化濃重,才有好人與壞人之分。現在的文藝作品中和實際生活中,人物性格多樣、復雜,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但是,筆者覺得,人還是可以大體上分成這兩個大的范圍的。 就拿周星弛的《大話西游》來說,固然它“顛覆”了《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但是大體上卻沒有偏離基本的善惡。唐僧固然啰嗦,甚至討厭,但他仍是向佛的、向善的;孫悟空固然無賴,甚至多情,但他最后仍然選擇出家而沒有“成家”。所以說,即便再“大話”,它也沒有顛覆人們的是非觀念。 筆者又想到了一些“無厘頭”的形象,比如同是周星弛影片中的唐伯虎,雖然硬讓他會了武功,但沒有改變他的才子、風流形象;有些作品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也學會了武功,也是同樣道理。在一個總的是非觀念不變的前提下,做些“胡思亂想”,沒什么不可以。 總的說來,賣菜的你可以讓他去賣水果,甚至去賣衣服,但不能讓他去賣毒品,甚至去賣身;孔乙己偷的是書,Q版語文中你可以讓孔乙己去偷光盤,其它作品中你甚至可以讓他去偷電腦,但是你不能讓他去偷錢,更不能讓他去“偷情”。再說《金瓶梅》中的形象,你可以讓武大郎個子變高,但不能讓他良心變壞;你可以讓西門慶、潘金蓮相愛,但不能把他們從害人者變成受害者。 法律是社會生活的底線,然而,合法的不一定是合道德的。“無厘頭”不能不知好歹,如果不知好歹,便破了這個底線,就可能不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希望相關人員能好好把握這個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