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更多大敗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15:52 《全球財經觀察》 | ||||||||
年關將至,對于企業家很難說是輕松時刻,企業高管頻頻落馬,好消息不多。 繼創維集團董事長黃宏生在香港被拘捕之后,上周, 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公司董事長鄭俊懷等5名高管也被拘捕,原因是未經董事會同意挪用巨額公款。 據報道,2000年至2001年,鄭俊懷等人未經董事會同意,先后挪用1590萬元和1400萬
上周與財經作家、《大敗局》作者吳曉波等人聚餐,席間談到這些天來公司新聞,有人戲稱,“曉波,你的大敗局可以寫下去了,大敗局2004、2005、2006一直寫下去。”吳曉波寫作《大敗局》是在2001年,巧合的是黃維生、鄭俊懷等人如今遭受指控的行為大都發生在2000年和2001年左右。當時敗局已定的企業如今很少有人提起,而當年如日中天的企業現在也遇到了各式的問題,而且禍根當年就已經種下。 今年年中,曉波再發表文章《二十年公司:表面的勝利》,其中一個小標題為“企業家特質:不乏實干,缺乏遠見”——包括陳久霖在內,這些丑聞主角都是實干家,但也確實應了“缺乏遠見”這句評語:他說中國的企業家渴望成長急于求成是制約企業戰略的一個關鍵元素,這里也包括企業家對企業“度”的把握。黃宏生,民營企業上市之后不拿自己是公眾公司;鄭俊懷,想的是如何繞開制度完成MBO;陳久霖,不肯承認失敗一意孤行的企業家。 你不能說鄭俊懷2000年時想MBO是缺乏遠見的。本刊記者采訪伊利獨立董事俞伯偉,他說,鄭俊懷挪用上市公司資金是企圖給金信信托以收購上市公司股權。實際上,這種事情已經在國有企業里見怪不怪,而鄭俊懷的做法也不見得更笨拙或更聰明。但是在現在的條件和規則下,這樣做的風險之高也是可見的。 國企改革20年了,產權問題從1980年代末開始觸及到近日國資委高調發文禁止大型國企MBO,足以證明產權問題絕不是一個偽問題,而是一個真實的問題。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而產權清晰是訂立契約的基礎條件。國資委固然可以禁止大型國企的MBO,但實際上大國企的MBO本來就少,因為目標太大,更多的中小型國企只怕不會受此影響,禁令只能為一時之用。 因此,產權改革或MBO,納入法律框架是最迫切之工作。否則,更多大敗局發生恐怕是遲早之事。近日,國資委有立法解決之跡象,這于企業家遠見提高應是大好事,自然對于企業也是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