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我們張揚或迷失了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14:36 紅網-三湘都市報 | ||||||||
又是一年的年底,節日味兒越來越濃。12月25日,五彩斑斕的圣誕節,人們沒有理由不沾染上其中的繽紛。“圣誕節”的熱鬧過后,我們不禁要問:這個拉著雪橇的白胡子老人所代表的西方文化符號是否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我們究竟該怎樣面對這個來自西方的盛大節日? 圣誕雖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在中國卻受到越來越多都市青年和白領階層的青睞,成
作家馮驥才指出,造成西方節日的“入侵”的原故,一方面與西方較強的經濟與文化大背景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市場把這些外來的充滿新鮮感的節日,當作商機,大力炒作,捧為時尚。此外,中國社會轉型的現實情況表明,洋節的來臨符合了很多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圣誕節是帶有強烈宗教色彩的節日,非基督教徒去歡慶它,骨子里究竟是抱有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心態?有人會說,過西方節日,并不帶有真正意義的文化認同,也不是背叛我們的文化,只不過是看重它的羅曼蒂克和娛樂性,是一個HAPPY的借口。但是,娛樂之后呢?實際上,文化的認同的發生,不僅僅是在有意識的學習中,更關鍵的是在無意識的潛移默化中。 五千年的歷史留給了中國人許多東西,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俗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著文明的痕跡與民族的認同。可惜的是現代中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著自己的歷史。但少有人想過,我們對保護這些傳統習俗做出過什么貢獻?反顧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歷史,我們從來沒有在正式制度層面上承認過中秋、端午、重陽是國家法定假日,可以說除了農歷春節之外,整個中國人被來自自己政府的強大力量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在日常生活中被隔離開了。 無論現代化的步伐邁得再堅定、再迅速,也不會有人愿意去接受一個失去祖先和傳統的民族。節日作為各民族特定文化傳統的集中表現,其盛衰總有今古內外多種社會原因。隨著社會發展,中國的節日也必將“在變化中生存”,有的淡化,有的更濃郁,而有的則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內涵。 王丹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