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工學院組織獻血 學生為何怒撕獻血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3日 14:04 中國青年報 | |||||||||
郭松民 前不久,首鋼工學院組織學生獻血,計算機系大三男生劉強(化名)走進獻血室后發現,他的名字和身份證號都已在獻血表上填好了。“不是說自愿獻血嗎?這樣做,跟強迫獻血有什么區別?”劉強感到了一種被侮辱后的憤怒,當場撕毀了獻血表格。(《新京報》)
劉強為什么會感到被侮辱?因為義務獻血本質上是一種利他主義的行為。一個人愿意參加義務獻血,不是出于強迫,也不是出于獲取各種利益的自私動機,而是基于幫助他人的良好愿望。而學校事先填好獻血表,其不言而喻的前提是根本不相信學生會有無私的品格,隱含著對學生人品的鄙視,這就難怪劉強勃然大怒。 這里牽涉到一個基本問題,就是如何看待人性。近年來,伴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和經濟學成為“顯學”,“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是理性的”,這個著名的“經濟人假設”已經很少有人懷疑了。不僅如此,該假設還在很大程度上被絕對化、泛化了。很多高校為了完成“獻血指標”而采取的種種“措施”,包括威脅取消保研資格、扣發學位證、要求女生脫衣檢查身體等,其理由可能有很多,但基本出發點就是這個假設。 而學生的劇烈反應則表明,該假設并不能解釋一切,濫用這個假設不僅會侮辱他人,也會讓自己陷入尷尬。 其實,即便是“經濟人假設”的首創者亞當·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論》中,也還論證了人性的另外一個方面:人都是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人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利他主義傾向。斯密本人也并不是一個不講利他的“經濟人”,而是一個享有大量捐獻美名的英國紳士。而且,斯密看重《道德情操論》過于《國富論》,甚至還在《國富論》首頁上著重標明“《道德情操論》的作者”字樣。 而馬克思則用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個定義,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在馬克思看來,人性顯然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歷史范疇。與此相關的研究也表明,人類天生就有“合作渴望”,“互惠和感恩是人類生產史的一個積累和沉淀,基因里保存著美德的密碼”,也就是說,包含著“利他”的合作和互惠本身就具有生物學基礎,是天生的。如果“利他”同樣構成了人性的一個層面,那么,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把“自私”看作惟一的人性呢? 近年來,中國大學偏重技術性、工具性教育而忽視人文德性培育的缺陷,廣遭社會詬病。而大學生怒撕“獻血表”的風波,折射出的信息是,本來應該以教育者身份出現的校方,其認識水平已經低于本來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完全沒有培育人文精神的自覺。我不知道首鋼工學院將如何“處理”劉強,但我覺得他們應該為之汗顏并對自己的做法進行深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