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斥莫如痛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0日 11:18 紅網 | |||||||||
“一個大隆水庫,省長不親自召開辦公會,今年就開不了工。一個三亞學院,原計劃今年9月份就要招生,到現在還一點沒動。我不親自召開辦公會,我看明年9月也招不了生。就是一個表揚6名援藏干部的文件,有關部門2002年4月就提出來了,經過兩年半時間,到2004年11月才旅行到了我那里。笑話不笑話?”12月16日上午,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衛留成在全省行政監察工作座談會上,拋開現成的講稿,一連舉出三個事例,痛斥海南省一些政府機關和國家公務員中的“機關病”。(2004年12月18日《現代金報》)
近年來,領導面對媒體“拍案痛斥”權錢交易、公車私用、瞞報安全事故、“機關病”等引人注目的丑惡現象幾乎成了一種新興的官場時尚。毎當讀到這些報道,筆者頓感快意在胸,禁不住為領導干部的凜然正氣拍手叫好!但時間一長,類似的“痛斥”新聞讀多了,又“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原因是不管你如何睜大眼睛,很難讀到與“痛斥”相關的跟進新聞。由于聽不到“下回分解”,沒有“懸念”,也就對領導干部的“怒從心生”、“拍案而起”、“嚴厲痛斥”等舉動見怪不驚了。 作為領導,偶因下級、基層辦事不力、失誤、腐敗而拍案“痛斥”,無疑會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但如果經常“拍案”、“痛斥”,見不到“痛究”、“痛改”,是不能有效鏟除腐敗現象和“機關病”的,即使能產生效果也只是“雨過地皮濕”的短期效應。尤其是那些泛泛而談、不涉及具體人和事的“痛斥”,無異于隔靴搔癢,不但起不到震懾作用,甚至還會產生“抗體”,影響痼疾的醫治,淪為一種新的“機關病”。長此以往,難免會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領導工作作風飄浮,信息不靈,辦事缺乏預見性,易意氣用事,在上演“官場秀”。 基于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怒”之不完、“斥”之不盡的現狀,筆者認為領導干部應少些拍案痛斥,多些制度完善,依法依規處理那些有損公眾形象的人和事。因為“痛斥”之后的“痛究”,是減少乃至避免“拍案”的關鍵。在“痛究”上要著重把握好三點:一是被痛斥者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要自覺行動起來,正視自己的問題,該道歉的要道歉,該整改的要積極整改,該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要盡快完善;二是相關部門要本著對上對下負責的態度,認真監督被痛斥者自糾,必要時追究其相應的政紀法紀責任;三是痛斥者要及時過問事情的后處理工作,認真調查研究,并舉一反三,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機關病”和干部作風的問題已成“頑癥”,僅有“痛斥”是遠遠不夠的。建議衛省長就從例舉的三起令人發指的“機關病”入手,在“痛究”上使出“殺手锏”,該摘“帽”的摘“帽”,該黨紀處分的黨紀處分,讓有關單位和個人“痛改”前非,用“下回分解”和跟進新聞來吸引公眾的眼球。如此,方能標本兼治,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擁護。如果高調“痛斥”,低調“痛究”,勢必會步入反復“痛斥”卻反復“發作”的怪圈,影響“痛斥”的公信力。
(稿源:紅網) (作者:高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