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億美元算誰的學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4日 10:41 中華工商時報 | |||||||||
王義偉/文 2004年12月,國內專責供應航空燃料的中國航油集團(下稱中航集團)下屬的海外子公司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航油),因為其總裁陳久霖違規從事石油衍生品交易,招致5.5億美元的虧損,幾乎把公司賠了個底朝天。
由于中航油在新加坡注冊、上市,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所以,中航油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由于中航油經過7年的發展,成為我國首家具有完整供應鏈的海外中資石油企業,所以,中航油已經成為中國能源走出去戰略的楷模。 故,中航油的失速下墜對中國能源界、對中國經濟界的影響是震撼性的。各類媒體尤其是財經媒體的報道、分析、預測雪片一樣鋪天蓋地撲面而來。有媒體大聲疾呼:5.5億美元學費不能白交! 這個學費確實不能白交。筆者認為,對中航油事件的反思,至少應該從3個層面進行。 其一,監控不力。如果說中航集團用人不當,似乎難以服眾。無論如何,陳久霖是一個人才。在他就任之前,中航油充其量是中航集團設在新加坡的一個接待站,迎來送往集團公司領導;陳久霖到來之后,不但使公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了新加坡股市的明星,中航油還以其先進的管理機制被列為新加坡國立大學M BA課程的教學案例。當然,有能力的人也是不容易監管的。7年多來,中航油基本上就是陳久霖一個人的天下。中航集團先后派出的兩任財務經理被他挪作他用、派出的黨委書記更是無從知曉公司財務狀況。這使得陳久霖得以隨心所欲地支配公司資金、資源,違規從事投機交易,最終導致5.5億美元的真金白銀白白扔進馬六甲海峽。 其二,中航油事件的爆發,連帶牽扯出了國內航空燃料壟斷問題。中航集團 是國內各機場航空燃料的獨家供貨商,多年來出售給各航空公司的燃料價格居高不下。有業內人士透露,中國航空燃料價格比日本高出60%,是新加坡航的2.5倍,有時國內價格比國際平均價格竟高出1倍有余。各航空公司對此怨言頗多。作為對策,有航空公司在飛國際航線時,飛機每次都會從國外加滿油再回來;在2003年非典時期客源不多時,也有航空公司特意安排大型客機飛日本、韓國等短途航線,就是為了從國外多帶點油回來;還有航空公司實施異地簽派放行的做法,盡量減少航班。 其三,5.5億美元只是中航油交的學費,從更大的范圍內看,何止于此。筆者在《東望日本海》一文中曾經引述這樣的信息,因國際原油價格上漲,1到9月中國為購買海外石油多付出130億美元。如果說5.5億美元是學費,這130億美元,難道不是學費嗎? 以上3個問題中的第一個,管理層已經有所動作。12月10日,國資委表示,正密切關注事件發展,待事件妥善解決后,將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并通報各中央企業認真吸取教訓,建立和完善境外企業監管和經營風險監控的機制。 以上3個問題中的第二個,解決起來并不容易。中航油事件雖然讓國內航空燃料壟斷問題集中曝光在公眾面前,但是平心而論,目前的中國,處于壟斷地位的企業還有不少,改革起來阻力極大。所以,航空燃料壟斷問題的解決,恐非一日之功,可能需要大環境的改善才有可能推動。 以上3個問題中的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最需要我們反省的就是:作為全球第二大的石油輸入國,我們為什么要交學費,我們為什么沒有石油價格的話語權。要知道,排名第一的石油消費大國美國,從1991年到2003年之間的石油進口價格,平均每桶比中國低2.5美元。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 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解決這個問題,至少有3條路徑: 其一,戰略石油儲備。戰略石油儲備不但可以平抑石油價格,甚至可以打壓石油價格。以海灣戰爭為例: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決意出兵的美國就開始了戰略石油儲備的試驗性銷售,到開戰前釋放了15萬桶。1991年1月中旬開戰后到4月初,又釋放了1721萬桶。結果戰爭一開始,油價就從每桶32.2美元迅速掉到21.5美元,以后最低降至18美元以下。海灣戰爭的實例告訴我們,建立自己的、充足的戰略石油儲備,是多么重要。 其二,在國際期貨市場建立自己的灘頭陣地。期貨交易是規避價格風險的一個重要途徑。中航油事件爆發后,有期貨業人士認為,對于中國這樣的石油消費大國來說,建立屬于自己的石油期貨市場體系并借此融入國際石油定價體系,已經迫在眉睫。這種觀點認為,國外期貨市場的發展已經非常完善,中國進入國外的體系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如果中國建立了自己的期貨市場,就可以循序漸進地推進市場的發展,并在發展的過程中注意保護自己的企業。 其三,加強與其他石油進口國的合作,擴大石油價格話語權的分量。曾有專家提出,既然世界上有一個石油輸出國組織,那么,有關國家也可以成立一個石油進口國組織。這樣的設想短期看似乎不可行,但是從理論上講,從長遠看,則有可能。筆者在以前的評論中就曾分析,在俄羅斯石油管道問題上,中日兩國有合作的可能。事實上,雖然中日兩國有很深的歷史恩怨,但是展望未來,對石油的共同需求、石油來源渠道的高度一致性,最終有可能使這兩個國家在激烈競爭的同時,也會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因為特定的事件肩并肩站在一起。只要對中國有利,我們就不應該排斥這樣的機會,甚至應該主動促進石油進口國之間的聯系與合作。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如果說5.5億美元的付出,能夠讓高層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在切膚之痛之余,驀然警醒,不但不縮手縮腳,反而加快速度,提高中國在能源領域話語權的分量,則善莫大焉。畢竟,現在的國際市場,有錢還能買到石油;等有錢都買不到的時候,怎么辦? 從7年奮斗掙來的風光無限,到一念之差招來的待罪之身,中航油總裁陳久霖的心情應該是五味雜陳。據說他返回新加坡接受調查之前,專程回湖北老家看望了久病在床的母親,提前給老父親祝壽,又在給友人的短信中發出了“人生本有終歸路,何須計較短與長的慨嘆。對于現在的他來說,確實也沒法計較了。 而對于中國來說,國際能源市場上的“短與長,還要繼續計較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