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可嘆的酒烈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3日 12:04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 |||||||||
陳魯民 記不清這是今年出現的第幾個喝酒喝死的官員了——據《東方今報》12月10日報道,前不久,河南省遂平縣委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穩定辦主任栗某某在下鄉檢查工作時,與公安局一副局長“斗酒”,在短短20多分鐘,栗主任和副局長連碰5碗白酒,結果,副局長躺在床上打吊針,栗主任則因重度酒精中毒引起腦出血而亡,時年42歲。
記得有人曾寫文章,給“公家人辦公事時喝公家酒而死”者命名為“酒烈士”,我以為雖為戲言,但也有些道理。那么,這位栗主任就大致合乎這幾條——他是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穩定辦主任,又是在下鄉檢查工作時喝的酒,喝的也肯定是公家酒,因此而死,應該是個合格的“酒烈士”。只可惜,這種“烈士”一來難進烈士陵園,無法千古流芳,二來也沒地方去領烈士撫恤金,更為眾人留下笑柄。倘若用司馬遷的“泰山鴻毛論”來衡量,顯然,只能列入“鴻毛”之類,實在令人可悲可嘆。 雖然中央三令五申,各級政府也反復強調,不允許在工作期間大吃大喝,可是有些人就是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在某些人眼里,“革命就是請客吃飯”,吃吃喝喝就是開展工作。因而,“早上輪子轉,中午盤子轉,晚上裙子轉,夜里色子轉”就是某些人的工作記錄,而且喝起酒來不要命,跳起舞來不肯停,“壘長城”一干就是一夜——這樣疲于奔命,早晚會出事。這也是近年來個別地方屢有“酒烈士”出現的重要原因。 出現“酒烈士”肯定是個壞事,但本人忽發奇想——從“壞事變好事”的觀點來看,或許可由此引出一條治理公款吃喝的新思路。近年來,為剎住公款吃喝,一些地方幾乎招數用盡——講紀律,講黨性,講天地良心,講國情民意,但收效甚微,都難以打動那些饕餮之心。如果換個角度,從其自身利益講起,給他講講“要喝酒就會有犧牲”,隔三差五大張旗鼓地報道一下“酒烈士”之類的“典型事例”,使其明白:公家的酒雖然“不喝白不喝”,但命可是自己的,弄不好就成了“酒烈士”。從而,使其心存忌憚,有所收斂,也是有可能的。畢竟,甘心為酒精而獻身、瀟灑如劉伶“死便埋我”的公家人,還不多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