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一角度看經濟人物評選中郎咸平落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0日 11:54 人民網-江南時報 | |||||||||
雖然新浪專題的名稱是"200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引爭議",但遍讀相關新聞,只看到央視有關人士稱,郎咸平經"專家投票"而跌出候選名單,卻再無進一步的說明,更沒有看到由此而引發了什么樣的"爭議"———盡管"天下人都知道",如果存在爭議,一定是圍繞郎咸平的落選而發。 在一陣席卷了全國輿論、攪擾了幾乎所有經濟學家的“郎旋風”之后,有關郎咸平
如果郎咸平真如他自己所稱,對保護國有資產抱有神圣的使命感,則他此刻似乎應該稍感欣慰:至少在一陣莫衷一是的爭吵之后,大型國企的MBO進程已被暫時叫停;幾位主流經濟學家略顯失態的聲討,也間接證明郎咸平的狠辣劍法,確實戳到了某個隱秘的痛處———主流經濟學家們之所以惱怒,是他們一直寄希望于這些痛處再遮掩些時日,就有希望悄然地愈合,而這種美好的預期,似乎被郎咸平的“炮轟”一舉打破。而主流經濟學家們一直認定,他們的預期其實就是中國進步的遠景。 對于一位經濟學家來說,郎咸平以幾篇研究報告就掀起上述這么大的動靜,實在已經是最大可能限度內的成功。試圖以幾份財務分析的結論,就扭轉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則無論如何都是超出本分的僭越。反之,一項以“中國經濟”為關注對象的評選活動,卻把堪稱2004年度中國經濟領域最重要事件之一的主角剔除在外,其實也犯了與郎咸平一樣不拿經濟當經濟說的毛病。至于為什么有這樣的選擇,估計連評選組織者都難以圓說。 盡管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有些積累下來的矛盾已經很難遮掩,但“遮,還是不遮”,卻依然是頗費思量的艱難選擇。主流經濟學家當然是“遮掩派”的骨干,因為在他們看來,不管目前這條路的前方將會遇到什么,也比推倒重來或改弦更張為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對當前的現實,他們對自己當初不遺余力的主張也未必沒有懷疑。但經濟學家是深諳路徑與成本計算的,所以不管他們意識到了什么,此刻也只有同時說服自己和別人:盡管可能付出代價,比如一代人——當然不包括經濟學家自己——的幸福,但只要埋頭沖過去,前面就是美好的秩序:產權清晰、交易公平、司法公正、社會和諧。而能夠“沖過去”的前提,是在這個過程中注定成為“代價”的那些人,最好能在渾然不覺中被“付”出去。在主流經濟學家的計算中,這是在已經形成的路徑依賴約束下,中國走向輝煌未來“成本”最小的選擇。所以很多人批評主流經濟學家是只謀一己私利而為資產階級代言,其實是有失公允的。如果不是自以為胸懷大義,張維迎也就不會發出“挺立潮頭”之慨——在這個姿態背后,其實是有內心掙扎的。 我們一向有關起門來解決問題,然后打開門宣布奇跡的習慣和經驗。而郎咸平的落選,意味著不僅“遮,還是不遮”的兩難沒有解套,甚至連遮與不遮的爭論都可能被遮掩了起來。雖然從表面上看是郎咸平受到了冷凍,但在這扇關起的爭論之門背后,其實肯定在發生著什么,只是我們無從了解,于是對可能發生的奇跡,也就無從預期。中國的百姓和輿論,都是做“無根據猜測”的高手,大多都是被這么訓練出來的。 張天蔚,《北京青年報》評論員、社評部主任。在多家報紙、雜志、網站和電視臺開專欄或做簽約、特約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