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仁不富 解析一些富豪為何不愿伸出慈善之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9:24 新周刊 | |||||||||
徐天喜/文 據目前國內最大慈善組織——中華慈善總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他們所獲捐贈的70%都來自國外和港臺,國內富豪的捐贈僅占15%還不到。在今年上半年《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04年中國慈善榜”中,中國富豪們的捐贈不過其資產總額的百分之幾,而去年《福布斯》評出的那100位中國富豪中,有七成干脆就沒在“慈善榜”中出現。(11月6日人民網)
被世界公認的中國100家富豪,對國內慈善事業的捐贈僅為境外及國外捐贈總額的1/5,且有70%的中國富豪,堂皇地登上了“財產光榮榜”,卻在“慈善榜”上無名。這樣的比例反差,的確很是令人意外。當然,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富豪,因其事業起步較晚,因而也亟需再發展和再投資;同時,激烈而欠規范的競爭環境,也使富豪們的事業伴隨著較大風險,則在慈善捐助上也不大可能像境外、國外富豪那樣慷慨。然而,相對于亟需救助的貧病人口而言,中國富豪們就不僅應具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且其經濟實力,也能足以向社會表達愛心。可是,盡管這些人腰包“鼓”得很高,卻反倒缺乏了仁義之心。這種情形就叫做“為富不仁”。 對于一些“為富不仁”者,筆者以為,他們原本就是采取“不仁”手段而最終“為富”的。也就是說,他們財富中的相當部分,都是借助管理欠規范以鉆營而“創造”出來的。于是,在金錢的使用上,往往就把著力點投放在“錢又生錢”等攻關部位,而不愿進行像慈善捐助這種“無效投資”。 同時,突然暴富的富人也同樣尚未擺脫常人“財富屬于自己”這個俗套,不懂得財富最終屬于社會這個基本道理。還有,“愈有錢就愈吝嗇”這個國民劣根性,至今在有錢人身上繼續地存在。因而,如果對他們“事業”沒有直接的好處,要想從其“九牛”之身扒下“一毛”,顯然很難。更重要的是,在經濟領域長期的“畸形競爭”中,某些有錢人的基本良知和慈善情懷,早已被蕩滌無存;擁塞在他們心靈空間中的,不是勾心斗角,就是殘酷無情。慈善、愛心,都被花花綠綠的鈔票所代占。于是,花天酒地可亂撒鈔票,無謂消費可一擲萬金,就是不愿為慈善事業丟半個子兒。 仔細地想想,無論富豪們今天有多么豐饒的財富,其實都是眾多普通人直接或間接地給奠定起來的。換句話說,是從普通民眾身上集聚起來的。譬如你是商業巨賈,最終還是眾多普通人對你的商品進行消費之后才創造出利潤來的。并且在中國這個特殊體制的國度,無論先富起來還是后富起來的人,都是在充分享受政府的種種扶植、優待等惠利而走到今天的。那么,出于對國家和人民的些微回報,也應該不吝自己的愛心和道德責任。 也許,富豪們一次不經意的便餐之資,就是一個貧困家庭的終年生存之需;也許,富豪們一次簡單的娛樂活動開銷,就是一個貧困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的全部學費;也許,克制一次花天酒地,就可能讓處于生命絕境的病人起死回生……種種因素導致了人間的永遠存在的貧富懸殊,導致了具有天堂與地獄之差的生存狀態——那些至今在貧困、災難、疾病中掙扎的人們,多么需要他人伸出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