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工錢》之歌在民工中如此流行和引起共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9:21 新周刊 | |||||||||
洪巧俊/文 因為大膽向總理直陳怨情而一舉“成名”的農婦熊德明,再一次成為媒體的焦點,是她開始幫老鄉維權討工錢。盡管溫州市政府對熊德明的“名氣”及名氣背后的社會輿論表現得相當客氣和謹慎,但熊德明整個維權之路還是不很順暢。
熊德明是名人,名人維權都這樣艱難,可見無名的民工們討工錢會是怎樣的艱難。如今在民工中有一首歌很流行,歌名就叫《討工錢》。“辛辛苦苦干一年,到頭來不給結工錢,面善心黑的周老板,躲將起來不相見。寒冬臘月要過年,全家老小把我盼;空手而歸沒法辦,只有橫下一心:討工錢!……” 《討工錢》是北京打工者孫恒演唱的,這首歌從北方流行到南方,歌聲在民工中產生共鳴,除了精神上的一種釋放,他們還在訴說什么? 熊德明同樣有過“我家里人以前也打過工,也因為拿不到工資沒有辦法”的痛苦經歷,當鄉親們請求她為他們“討工錢”時,熊德明借錢買了機票,不遠萬里來到溫州。這些老鄉們在浙江溫州的陶瓷廠打工,得了矽肺病,不僅沒有得到任何賠償,連工資、醫藥費也沒有著落,在萬般無奈之際,他們想到了自己已經成名的老鄉熊德明。 有評論說,百姓寄希望于熊德明和溫州維權行動的出現,這本身就是一場社會悲劇,而不是時代的進步。真正的時代進步應該是在利益或健康受到損害的時候,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堅硬的東西支撐腰桿,得到他不需要依靠任何人的影響力、不需要求助任何媒體都可以爭取到應得的公正公平。 社會矛盾不可避免,只希望矛盾不要轉變為沖突,這就需要良性互動。又臨年終,又到民工兄弟們準備趕回家過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時候,要是拿不到工錢,他們怎么回家?那次民工兄弟歌舞晚會中的一幕讓我不能忘記:一位女民工唱完了《常回家看看》,淚流滿面,她情不自禁地說:“我已經5年沒有回家,孩子打電話給我:‘媽媽,您怎么不回來?您不愛我了嗎?’我怎么回去?年頭到年尾算起來,除伙食、生活費,只剩1800多元,要回家鄉也只夠來回的路費,可這錢還在老板手里……”當她說完,《討工錢》之歌再次響起:“兄弟們,團結一心討工錢!” 《討工錢》之歌在民工中很流行,并產生強烈共鳴,如果有一天,民工們不再為討工錢為難,《討工錢》還會這樣流行和引起共鳴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