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烈山:贊賞王小花們對領導的健康心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7日 02:26 南方都市報 | ||||||||
前年冬天,讀普京總統在北大演講的報道,其中講一個女生的提問頌揚在場的中國領導人的多才多藝而“刁難”普京,我曾發表《北大咋出這樣的學生》痛斥她無知無羞。在隨后的文章中我交代了自己惡從膽邊生的心理基礎:“對長期浸淫九州阿諛迎奉的世風尤其是士風,心懷強烈的悲憤”(《看世界》2003年第5期)。至今,我的這種情緒沒有得到多少紓解,皆因讒媚的時風沒有多大改變。
今天讀《南方都市報》11月25日新聞《“我只是向一位長輩訴苦”》,似有一股清新的東風從心田掠過,令我感到欣慰。報道敘述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走訪(這個詞用得平易親切,是“走訪”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考察”和威風八面的“視察”)廣州大學城時,貧困大學生王小花們與之對話的經過。 王小花回憶道,李長春等人到來前,校方曾告知有省市領導來學校參觀,可能會視察她們的宿舍,“不會有時間交談”。王小花“本來并沒有想過要訴苦的”,就是訴苦時,也并沒有想過會解決什么問題,更無意讓只顧向上級吹噓“新宿舍有多先進”的校領導難堪,只是愁悶郁積在胸,一旦被觸及,情不自禁要傾訴。 當然,李長春同志的態度至關重要。他在校領導不無得意地介紹新宿舍的先進時,突然問“條件這么好,一年要交多少錢”?又不無傾向性地問王小花們“你們都是來自農村的,這么高的費用你們負擔得起嗎”?顯然他是不贊成用“先進”逼貧困生高消費的,而且他“那么關切的眼神”無形中鼓勵了同學們對他講心里話。 盡管如此,我仍然十分贊賞她的內心表白:“我只是向一位長輩訴苦。”這里,沒有“告狀”的企圖,沒有一定要如何地哀求,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真情流露,輩份雖有長幼之別,人格卻無高下之分。“我們當時并沒有覺得是在和一位領導說話”,好似回答同村大伯的詢問——多么放松的心態,多么寶貴的平等意識。我思忖再三,確認這是一種平等意識,就像我兒子對我講話,雖不忘他是晚輩,卻不會認為他在人格上比我低一等。 什么時候,在我們的社會里,官民之間、上下級之間、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都有這么一種平等的、和諧的、互不設防的、互相尊重的心態呢? 我有時對自己做心理分析,為什么自己對位高權重者并無半點特別的敬意?我尊重某一個人,不會是因為他占據著一個在上的位置,而是崇敬他做人有較高的“品位”。我自問這是否有那種自命不凡卻不得志的窮醋大酸文人心理?結論是——否,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賤骨頭,伏低做小阿諛奉承者才是想做“人上人”的人,而所有的人,不分貧富,不論有無文化,內心深處都有不可磨滅的平等意識,“人不求人一般高”、“上山打虎易,開口求人難”之類俚語俗諺,就充分表明了世人的平等觀和尊嚴感。 人的這種平等意識是與生俱來的,即使經過后天教化和環境馴化,也只會沉潛到意識深處而不可能泯滅。倒是孟子在解釋他為什么可以“說大人則藐之”時,所講的那番蔑視權貴豪奢生活、顯赫排場的內心告白,有些阿Q氣,像在為自己壯膽。 現在有些人略有權柄就不明白這層道理了,仿佛在他的一畝三分地上真的“天下歸心”了,官派十足,頤指氣使,不可一世。這些人的驕橫是慣的。比如,近日發生的湖南邵東縣百余干部,竟將官威從本地“發”到了廣西桂林,警車開道,強沖收費站,出手傷人,比流氓地痞更流氓地痞。 撇開這個具體的例子不談,搞特權、抖官威者被“慣”到目中無人惟我獨尊,養成他們驕狂的,既有體制因素(只須對上負責,“官大一級壓似泰山”形成的人身依附關系),也有這種體制環境中滋生的媚上世風。不管是想擠進“上流社會”分一杯羹,還是為免穿小鞋求自保,如果大家都怕“吃虧”不敢流露自己的平等意識,或媚權取容,或吞聲裝傻,怎么能不使一些在上位者飄飄然自以為高人一等?所謂“有什么樣的民眾就有什么樣的政府”,就包含這層意識吧?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我盼望這種平等觀不僅留在國人的潛意識里,而且在社會上普遍生根開花,形成現代公民社會的好風景。 因此,我為李長春與王小花們這場和諧而溫馨的交流而感動,對王小花們健康的心態表示贊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