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的家常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2日 14:54 《團隊》雜志 | |||||||||
- 蕭三匝 都知道王永慶是臺灣產業界的大佬,在大陸和臺灣的政經兩界影響力不小。阿扁競選“總統”那一陣子,時時看著王老爺子的臉色,那意思是,你不支持我沒關系,只要不公開反對,阿扁就阿彌陀佛了。
又聽說這個出身寒微的大佬生活非常儉樸,他甚至認為長途電話費太貴,除了生意上的必要聯系外,他不贊成子女們常打電話回家。但他幾乎每周都要給子女們寫信。為省郵資,他常用一種很薄的信紙,每封信都是密密麻麻好幾張。 郭泰說:“要想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他共事。在與他共事不可得的情況下,閱讀他的傳記或他的演講稿,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我以為這個看法是不錯的。 這一本《家常話》,搜集了王永慶對臺塑員工、明志工專學生與校友的16篇講演稿,經過重新分篇、分章、分段、抽言后完成的一本語錄體著作。雖然是輯成的東西,但編者顯然是聰明的,并沒有將口語規整化,所以是自然活潑的。因為主要是王氏對小輩們的談話,讀起來確有《論語》般親切的風格。 一般人讀大人物的書,不外乎是想從大人物的經歷中獲得感悟,心急的人,則渴望大人物能告訴他成功的秘笈,以便自己去走捷徑。 抱著這樣心思的人,若讀這本《家常話》,不免是要失望的,因為這本《家常話》,確鑿是些直白的家常話,就象父母對兒子經常講的那樣,并不高深,往往還有些絮叨。比如,他說,“吃苦才能出頭”,“讀書必須真懂才有用”,“人不要懶,一懶就爛了”,“進步沒有取巧的辦法”,“肯多用腦必有成就”,“做事須從基層干起”,“懂事的人一定很謙遜”,“忘本的人禽獸不如”,“事事要求明朗化”,“飲水思源報親恩”, “看問題一定要深入”,“克勤克儉趕上日本人”…… 一言以蔽之,王氏的用大白話道出的成功秘笈,不外乎通過企業經營再一次注解了儒家思想。我記得《中庸》里說:“極高明而道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尊德性而道問學”。極高明是最杰出者,道中庸則又為最普通者。若非中庸,即不成其高明。若非高明,不能盡道中庸。西哲有言:“人不能走出自己的皮膚”,那么,中國人怎么可能走出自己的文化呢? 處在大變革時代的人們,難免總有些浮躁而投機,對王永慶,或許認為他過于老派了,但如果能靜下心來聽聽這些“家常話”,或許于“新進”倒會得到不少教益的。畢竟,誰沒有年輕過呢? 由這“家常話”我又想起一點過去的小事來: 一、有一回讀《白石老人自述》,開頭一句就是“我小的時候,窮得很吶”,使我發生了強烈的的閱讀欲望,《白石老人自述》通篇文字樸素干凈,讀之回味悠長。 二、長虹電子集團原來有個叫李文亭的物流主任,也是一個老頭,小學文化,白頭發,當了多年主任,下發的文件從來不用公文形式,標題就叫“我的講話”。李文亭負責期間,從未有任何工作失誤,長虹上下,莫不欽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