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再遇挑戰 呼喚更科學的財富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2日 10:27 《國際融資》雜志 | |||||||||
● 淺議財富觀 China's stock market needs a scientific view on fortune - 金凡
在今天社會,財富創造首先將取決于能夠推動技術進步的研發活動。而目前流行在中國商界,尤其是股份制企業上層的財富觀大致上是一種屬于重商主義性質的財富觀。這種財富觀在相當大程度上已經影響到股市的正常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保持了年均8%左右的經濟增長,但是,這并不應當成為中國人驕傲的理由。因為至少從兩個角度來看,我們沒有能夠實現原本可以達到的目標:其一,我們從來沒有達到過經濟起飛國家曾經經歷過的兩位數以上的增長,而中國的經濟目前正處在經濟起飛階段;其二,在GDP以比較快的速度增長的同時,我們的就業和實際產出卻沒有出現相應的增長,生活質量也沒有出現相應的改善。相當一部分問題出在社會財富觀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財富觀已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迄今為止,人們對于財富的認識并不能算完全正確。這可以從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下述行為得到證實:忽視財富的創造,而看重財富的集中;輕視實業投資,而強調所謂的資本運作;富人忙于斂財,而不愿承擔社會責任。難怪有股民評價中國證券界“管理層無能,投資者無知,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無德,學者無良”。 在當今社會,財富創造首先將取決于能夠推動技術進步的研發活動。 而目前流行在中國商界,尤其是股份制企業上層的財富觀大致上是一種屬于重商主義性質的財富觀。 比如人們普遍認為有錢的人才是富人;投資者關心的是資金的回報率,不太過問產生現金流的投資項目究竟能否增加全社會的福利;企業家們關心的是企業的規模擴張,熱衷于借助金融運作而非實際投資或技術創新的虛擬擴張。 這種不正常的財富傾向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首先,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市場逐漸成為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交易因此而變得越來越重要,貨幣作為交換的一般等價物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并隨著交換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貨幣拜物教。 第二,我國缺乏產權邊界非常清晰的所有權制度。大量的社會財富所有權仍然只是一種單方面宣布,而不是一種相互承認的社會契約,因此,社會就不能為創業者的所有權提供有效的保護。 經濟領域還存在著大量公私不分或公私難分的產權領域。在這些領域, 財富的占有和分配是很難通過所有權來處置的,更多的是依靠權力來配置的。在沒有所有權的保護與約束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打著所謂“資本經營”或“資本運作”的幌子來侵吞社會財富(包括公共、國有和他人財富)的行為必然會滋長,而創造財富的努力反倒會遭到譏諷,并被認為是無能的表現。 第三,忽視企業規模、資源配備的長期戰略規劃。不少企業是從短期盈利性項目起家,業務拓展非?,企業規模急速膨脹之后,資源供應出現短缺,往往過于依靠股市現金流和銀行輸血,導致了中國民營企業常見“速生速死”和“三年企業”現象。 第四,過分強調金融衍生工具。虛擬金融活動活躍,它們與財富的創造幾乎沒有任何關系,反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實業資本進入虛擬金融領域參與投機和套利。結果就像經濟學上劣幣驅逐良幣一樣,金融投機替代了實業投資,虛擬的金融財富增長了,但是實際的就業和產出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于是經濟泡沫形成了。 由此可見,過分強調金融杠桿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就必然會犯本末倒置的錯誤,造成產業的空心化,助長金融投機。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要糾正中國社會目前這種已經被相當多的人所接受的錯誤財富觀,先要從文化創新抓起,要從糾正精英的致富思維抓起,鼓勵人們積極從事各種創造財富的經濟活動——我們需要的是一張寫滿正道文化的藥方。 戴維.蘭德斯在《國家的窮與富》一書中寫道,如果說經濟發展給了我們什么啟示,那就是文化乃舉足輕重之因素。一個企業為什么會有市場競爭力,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它生產的產品或服務是有用的,而向社會提供有用的產品或服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需要生產這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特別是領導這些企業的企業家必須具有非常高尚的品質。 難怪亞當.斯密不僅撰寫了具有經濟學百科全書性質的《國富論》,而且還以同樣的熱情寫下了被許多經濟學家所忽略的《道德情操論》。如果我們把亞當.斯密的這兩部著作結合在一起來思考,那么我們就會發現,財富的創造不僅取決于分工、資本積累和對外貿易,而且還取決于人們高尚的道德和倫理。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才是中國國企股份制改革對于中國經濟的最大貢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敝袊髽I深化開革,拓展民營經濟的道路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