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2016年03月07日15:22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聯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推出2016年兩會報道特別策劃:《兩會專家談》。北大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等幾十位學者發文探討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轉型之路,發聲國企改革、互聯網金融等改革議題。

  ——“十三五”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問題和對策

  張輝

  我國按照產業結構高度化測度指標來看,在1985年才從整體上越過傳統社會階段,進入錢納里所界定的工業化初期階段,在1998年進入工業化加速階段,2008年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2011年進入工業化后期階段,2014年產業結構高度達到了0.893即走完了工業化進程的89.3%。1978年至1997年前我國產業結構高度年均提升約為0.6個百分點;而1998年之后,截止2014年年均提升約為4.9個百分點,我國整體上處于工業化加速階段。

  與錢納里工業化階段產業結構變遷軌跡有所不同的是,在我國工業化初期階段,我國轉軌經濟的發展特征使得本應在工業化中期階段才主導和引領國民經濟的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工業和石油加工等重化產業提早與該階段特有的紡織、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等輕型主導產業一樣,成為推動我國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此外,從我國產業結構高度在1998年達到0.1之后即進入工業化加速期的發展特征來看,工業化加速發展的起點也早于錢納里所界定的工業化中期階段。這樣看來,在我國轉軌經濟發展特征所導致的工業化初期重化產業和輕工業雙引擎作用影響下,我國整個工業化進程不但在產業結構演變,而且在加速發展周期,特別是工業化中后期的轉型發展上都要比西方歷史軌跡來的快速和復雜。

  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三次產業的完全環向系數變化軌跡來看,雖然,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整體驅動力也有了大幅提升,其總指數仍然與第二產業相距甚遠,其演化成為國民經濟源動力的發展歷程仍然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國國民經濟的源動力無論在工業化初期還是中后期,始終都主要來源于第二產業,而且經過長期發展,第二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驅動力也有了比較大幅度的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國民經濟運行所依托的第二產業支撐作用基本處于不斷強化之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加工和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等重化產業是我國當前及未來一段發展周期內第二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所在。不過從2012年之后來看,隨著第三產業中研究與試驗發展業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來看,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已經逐漸顯現。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二產業增速波動幅度要明顯高于第一和第三產業,可見我國經濟無論加速發展,還是出現衰退都與第二產業高度相關。這也從另外一個層面可以看出我國目前第二產業有一種自循環傾向即第二產業內部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產業內部投入產出關系,而沒有實現第二和第三產業之間有效聯動發展的投入分配關系。由于第二產業內部這種自我循環機制的高效運作,以致我國經濟增長進程中不得不更加依賴于投資來推動經濟增長。要打破這種過度依賴投資的增長機制,必須打破第二產業內部自循環機制,實現第二、第三產業聯動發展,即第二產業的投入最終要分配到第三產業,由此破除第二產業內部從投資到投資的內部循環機制,實現第二和第三產業之間投資和消費的有效平衡,最終實現我國經濟增長進程中投資和消費的平衡驅動機制。這也說明我國當前及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特別是二產和三產的融合、協調發展將是不變的主題。根據統計公報,我國2013年三次產業結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44.6%提升為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所占比重(43.9%),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進一步上升為48.2%,與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42.6%)進一步拉開差距。由此未來我國可以進一步通過第二產業供給改革來滿足第三產業不斷上升的需求變化,實現我國二產和三產的良性循環關聯發展。

  我國二、三產業之間缺乏聯動效應,首先是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相關,當前我國經濟處于工業化中后期,也即是經濟發展階段的轉型階段。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的特點是制造業內部由輕型工業的迅速增長轉向重型工業的迅速增長;工業化進入后期階段,在第一、二產業協調發展的同時,第三產業開始由平穩增長轉入持續的高速增長。其次,我國二、三產業之間缺乏聯動效應可能是由于我國出口導向戰略,使得我國的第二產業與國外發達經濟體的第三產業之間聯動效應弱化了國內二、三產業之間應有的投入產出效應。這說明,我國未來應該在保持開放的大政方針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優化主導產業結構,突出發展第三產業中交通、郵政、科研、商務、綜合技術等來強化對第二產業的服務功能;通過升級主導產業的產業鏈來引致提升國內相應第三產業的服務水平。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的內在驅動機制:首先,結構效應為主。驅動力來自于第二產業內部的資本要素流動(結構效應),最終需求帶來的驅動性較小。第二產業的核心驅動力來自于工業部門的6-8個主導產業。其次,第二產業帶動明顯。第二產業對一、三產業的推動力在持續增強,是一、三產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最后是創新不足,三次產業普遍創新不足,面臨勞動生產率提升的卡點。

  基于此,我國在當前及未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產業結構轉型發展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四條發展策略。

  第一,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促進產業演進機制。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之所以取得的諸多輝煌成就,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十多年來,隨著一些傳統產業離開了主導產業群,但總有一些新興產業納入主導產業群,也就說我國各個發展時期隨著一些產業的衰退,都有不少新興產業崛起而替代這些衰退的產業。例如,2012年與1987年相比,雖然紡織、儀器儀表及其他計量器具制造等不在位列主導產業群,但是在主導產業群中又多出了非金屬礦物制品、研究與試驗發展和租賃和商務服務等行業。

  第二,打破主導產業的自循環機制,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主導產業結構未能引導經濟增長方向,當前主導產業仍為重化屬性的6-8個工業部門,對第二產業的勞動生產率沒有顯著貢獻,對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未起到顯著作用。為了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加速提升,在要素和資源分配方面,可以考慮調整目前重化的主導產業結構,重點關注對生產率有顯著提升,且對第三產業有顯著帶動作用的產業,包括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研發服務等,通過促進內需特別是消費來有效帶動第二產業的轉型升級。

  第三,提升主導產業的產業鏈環節,增強自身勞動生產率。一方面,提升產業鏈環節將增加第二產業當前的勞動生產率,加速產業結構高度化的進程;另一方面,將增強第二產業對第三產業的相關性,帶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當前不論是長三角、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還是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推行,都在強化創新經濟和產業鏈環節的有序升級。

  第四,增強第三產業部門向第二產業部門間的要素流動。在發展路徑上,產業結構轉型的第一階段要提升第二產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二階段要提升第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以及第三產業對第二產業的帶動力,以此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進一步的,第三產業對第二產業的帶動將破解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提升乏力的困境。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責任編輯:李彥麗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