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4日電 (記者 劉錚) 日本14日公布的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顯示,換算成美元,2010年日本GDP總量排在美國、中國之后退居世界第三。
“雖然中國的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但仍存在發展方式粗放、人均國民收入不高等問題,需要冷靜客觀地對待。”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此前在發布中國2010年GDP數據、回答中國經濟世界位次問題時曾這樣表示。
GDP是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標。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世界位次不斷提升是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但同時更要看到,中國經濟的差距和不足,看到百姓生活水平仍待提高,看到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漫長。
“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不但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日本的發展,比如城鄉之間、經濟社會之間的發展比較平衡,而我們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差距很大。”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表示。
相對于GDP總量,人均GDP能更好地反映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數據,中國人均GDP在世界排在第100位左右。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聯合國標準,中國仍有1.5億貧困人口。
盡管中國經濟的世界位次不斷上升,但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屬性沒有變,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
隱藏在GDP背后的問題,發人深省。《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
差距和問題提醒我們要客觀冷靜。但同時也應看到,中國的未來發展還有巨大的潛力,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
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前兩步已提前完成,如今正向“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第三步邁進。在這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必須找準未來發展之路。
“未來中國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繼續增強綜合國力,要讓百姓更好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實現社會和諧,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推動可持續發展,不能再重復走粗放式發展的老路,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科學發展之路。”蔡志洲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