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GDP論導致系列社會矛盾激化,一直走下去就是死胡同”,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解析:
淡化GDP抓住了未來提幸福廣東發展的牛鼻子
■本版采寫:新快報記者 劉正旭
“不能為發展而發展,為GDP而GDP……談幸福廣東,就是要淡化GDP神話。”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日前在接受新快報專訪時,對汪洋書記提出的“幸福廣東”作出了如是注解。他認為,以往的唯GDP論,導致一系列社會矛盾激化,若處理不好,有可能會讓廣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停滯不前。當前“幸福廣東”概念的提出,無疑是破解各種矛盾的一把利刃,同時也指明了廣東未來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
發展只為GDP
將走向死胡同
“幸福廣東的提出,就是把科學發展觀具體落實到廣東。”梁桂全認為,這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延伸。而就廣東自身而言,也是非常有針對性的。
他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成就不錯,但也產生了很多的問題,他把這些問題歸結為三大矛盾:人跟自然的矛盾、社會矛盾、以及人與自身心靈的矛盾。
梁桂全說,富士康事件等,就是社會矛盾激化的最典型例子。“人與自身心靈的矛盾,也不容忽視”,他說,現在很多人不缺吃穿,但追求更高了,實現起來很困難的時候,就會有心理煩躁、焦慮。
“我結婚時,就是在一個廁所旁找了一個10多平方米的房子,高興得不得了。”梁桂全拿自己為例子說,如今的時代與當年比,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人的欲望是無限膨脹的。
“不能為發展而發展,為GDP而GDP,要找到發展的目標。”梁桂全說,按照現在的發展模式下去,財富無疑會越來越多,但也只剩下財富而已,社會冷冰冰的,沒有人情冷暖,生存的環境越來越惡劣,社會發展將走向死胡同,無法持續。
他認為,幸福,是人類的最終追求,也應該是社會發展的目標。堆滿了財富的社會不一定會幸福,“高科技、財富、GDP都是為幸福服務的”。
處理不好矛盾
就易掉進陷阱
“汪洋書記提出幸福廣東的概念,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梁桂全分析說,改革開放這30多年,廣東成績是讓人鼓舞,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發展下去,30年之后,廣東的人均GDP將達到2.5萬至3萬美元,達到了發達水平。但任務將更加艱巨,“這就像爬山一樣,越爬越高,越爬就越困難。雖然無限風光在險峰,但卻有很多挑戰。”
“國外幾個國家,都掉進了中等收入陷阱,現在還沒有喘過氣。”梁桂全解釋說,新興市場國家人均GDP發展到3000-5000美元的時候,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自身體制與機制的更新進入臨界,經濟發展自身矛盾難以克服,出現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而廣東現在正處于這個時期,充滿著各種矛盾,處理不好,就容易掉進陷阱。梁桂全說,在“十二五”的五年,是又一個30年的開局階段,也是打基礎的五年,在這個時候提出幸福廣東的概念,目的就是要在發展中克服這些矛盾,為發展掃清障礙,也是為廣東未來的發展找到了方向,也找到了動力。
騰出更多土地
用于環境美化
“談幸福,就是要淡化GDP神話,改變以往的唯GDP論。”梁桂全說,幸福不完全由GDP水平決定,不丹,曾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但當時他們還沒實現工業化,當他們近幾年開始工業化后,幸福感反而降低了。
“要想實現幸福,正如汪洋書記所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手段。”他解釋說,這里所說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僅是說要拋棄高污染、高能耗、高土地利用率這些,而是通過調整以往的經濟模式,提高環境質量,實現更多的利潤,騰出更多的土地用于居住和環境美化,用經濟水平的提升,實現與政治、文化、社會的共同提升,最后還是落實到人。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是超越了經濟問題。
政府公信力問題
比抑房價還急迫
政府如何找到實現幸福的突破口?對此,梁桂全表示,什么使老百姓煩惱,什么能消除這些煩惱,什么能讓老百姓感到愉悅,那么政府就要在這些方面下工夫,比如醫療、教育,以及房子的問題。
“這些都不難實現,現在真正急迫的,是社會信譽、公義,尤其是公權力的公信力不足。”梁桂全表示,近段時間網絡上熱炒的一些事件,正是這一問題的集中體現,而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政府長期不重視公信力,就會釀苦果。如今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經常同一件事情,從一個官員口中說出,不如從一個普通市民口中說出來更有說服力。”
“如果公權力的公信力沒有像鋼鐵一樣硬,老百姓的幸福一定會大打折扣。”梁桂全表示,當前社會亟須社會信用系統的重構,否則一個社會,騙子充斥街頭,人們之間信任度低,絕對無幸福可言。
讓老百姓活得更有尊嚴是應有之義
究竟何為“幸福廣東”?梁桂全認為:
讓老百姓活得更有尊嚴是應有之義
新快報訊 幸福廣東能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梁桂全表示,溫家寶總理提出的“要讓老百姓活得更有尊嚴”,也是建設“幸福廣東”的題中應有之義。
GDP趕歐美不難社會層面才難
梁桂全解釋說,要實現這種尊嚴,首先就要提升老百姓的自立能力,能靠自己生存下去,是贏得尊重的基礎。在滿足吃穿住行這些生存必備條件外,還要提供足夠豐富的文化供給,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此外,要實現意見表達的暢通渠道。
梁桂全說,1995年他去過法國后得出結論:中國在GDP上趕上歐美國家不難,但在社會發展層面上非常難,中國充滿生機活力,歐美像老油條一樣,老腐了。但不能否認的是,發達國家的社會環境確實很好,人過得要自在一點。建設幸福廣東,也應以此為目標。
取消戶籍制度是外來工幸福前提
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如何讓他們也過上幸福生活?“就是要發展,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首先還是要解決工業化的問題,讓老百姓的生活發生改變,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梁桂全說,如今大城市的壓力過大,應該引起反思,是否城市化過度了?他建議,把城市的功能向農村延伸,“農村城市化,不是要把農村人口弄到城市去,而是要把城市的服務延伸到農村去。”
廣東是流動人口大省,如何讓外來務工人員也實現幸福?
“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取消戶籍制度。”梁桂全表示,這是服務的均等化的前提,到哪里享受的待遇都是一樣,這樣就不存在差異,大家都平等地享有發展的成果,也會更幸福。
觀點
年輕人在大城市
買不起房未必是壞事
新快報訊 “我的碩士研究生,也都不想留在廣州,到二線城市去了。”針對當前很多年輕人在廣州買不起房,大批人逃離京滬穗的現象,梁桂全認為,這實際上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自動調節機制,未必是壞事。
梁桂全說,假如北京上海廣州的低收入群體也能買上房子,那么這個現象反而應該要研究研究,“還算一線城市么?”梁桂全解釋說,一線城市集結了社會的高端人群,收入高,物價自然高,房價自然也高,“但我說這句話,并不是要低收入群體在廣州住不上房子,而是要完善保障系統,讓他們能住上保障房,以比較低的租金住上房子。”
梁桂全說,從國外發達城市的經驗來看,達到一定的現代化程度后,人才都是要從一線城市擴散,慢慢趨于均衡。一些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受限于較差的經濟地緣環境和高素質人才的缺乏,發展很難。這些高校畢業出來的年輕人,到了二三線城市后,將成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假如這些人都擠在一線城市,那二三線城市永遠發展不起來,這就是資源的合理分配,“從這個角度來看,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我覺得是件好事。”梁桂全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