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重慶確定將開征高檔商品房房產稅 > 正文
——對話吳俊培
本刊記者 陳彥煒 實習記者 彭昊文
房產稅,一塊投向樓市水池的試水石,瞬間擊起了陣陣波瀾。中國人對新稅種的出臺已經習以為常。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后,我們看到一項項舊稅推陳出新,國家財政越來越豐富,政府有錢了,也更強勢了。
稅收不僅是政府組織財政收入的重要工具,也被當做調節價格和收入分配的手段。改革后改頭換面的房產稅果真能抑制房價嗎?面對剛性難下的稅種頻頻增加,我們還能期待什么?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吳俊培。吳俊培曾任中南財經大學校長、武漢大學副校長等職。
征收房產稅會實際降低公民收入
人物周刊:中國預征收房產稅在您看來是否合理?我說的“理”有兩層意思,一是符合財政稅收學的原理和規律,二是符合中國的國情。
吳俊培:起征房地產稅的想法,源于高層領導想借此控制房價,因為房價實在太高了。實際上,這個觀點是有很大問題的——價是價,稅是稅。從理論上來說,有了稅以后,這個價格應該還會更高。按正常規律,房地產價格,沒有含稅應當低一些,有了稅之后反而更高。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么高的房價,有沒有稅收其實并不是一個主要原因。所以,為了平抑房地產的價格向民眾征收房產稅,這絕對是錯誤的。
人物周刊:西方發達國家一直在征收房產稅,您如何看待這些國家的作法?它們對中國征稅有沒有借鑒意義?
吳俊培:事實上,房產稅對中國而言是特殊的。在國外,尤其是聯邦制國家,房產稅是地方財政的主要稅種,也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這合乎房地產稅本質屬性,但在中國不會這樣。我們最初是想模仿香港征收的物業稅,其實物業稅這個名稱放到內地來是不對的,因為香港的物業稅是對物業管理收入交稅,而我們征收的事實上是房產保有稅。我剛才說了,中國房產稅只是政府希望調控房價的一件武器。
人物周刊:所以您堅持認為,中國房產稅的征收動機不對,而且也無法真正調控房價。
吳俊培:房價過高肯定是制度原因所致,應該從制度上進行治理,而不是這么簡單地開收一個稅。
人物周刊:如果一定要征收房產稅,會有什么可預見的后果?
吳俊培:現在房產價格的提升速度,遠遠超過了工資增長的速度。如果開征房產稅,公民的實際收入將要下降。
人物周刊:為什么會危及公民收入?
吳俊培:對,我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我們的房地產價格近十年漲了10倍,但工資總沒有漲10倍,而政府是要按照房產價格的增速來征稅的,那你當然就等于實際在降低大家的收入。這會成為一個問題。
總的來說,
現在應該減稅,而不是增稅
人物周刊:我們剛才在討論房產稅的時候,您一直在強調征稅的動機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稅收成為政府希冀作某方面調控啟用的一個工具。
吳俊培:沒錯。我們要去追究更深層面的問題。我剛才說了,房地產的問題你一定要去追問制度。中國社會現在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收入分配不公。它當然也存在著其他的制度原因。比如說,你國有企業的老總,少說一年掙80萬到100萬吧,高的有上千萬。到底合理不合理呢?這個問題你不去管,光用稅收調節,是沒有抓住主要矛盾。
人物周刊: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
吳俊培:真正應該做的,是去理順財政關系,完善預算體制。這個反而沒有引起政府足夠的重視。
人物周刊:在沒有抓住主要矛盾的時候,又過多地動用稅收調節。現在有關減稅的呼聲很高。我注意到,“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到關于減稅的問題。
吳俊培:現在從上往下都在關注“十二五”規劃。理論上來說,減稅也是一個我們可以討論的問題。但是,實際上恐怕不會怎么減吧。中國的稅制,總的改革思路上,政府還是不想大動,還是希望做些小修小補。
人物周刊:即便是小修小補,能夠真正減些下來,也是值得期待的。關鍵在于,怎么去修去補?
吳俊培:很簡單,就是降低流轉稅。流轉稅跟所得稅不一樣,所得稅要經過核算,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流轉稅征收起來很容易。高額的流轉稅其實就是在要求大規模地投資現代化生產,比如三峽工程投了幾千億,但你到三峽工地去看一看,沒什么人,都是現代化。我們投了幾萬億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我們真的解決很多人的就業問題了嗎?工地上根本就看不見人,所以要解決就業,就要發展民營企業,才能帶動就業。流轉稅降下來后,民企的日子會好過得多,就業市場就會好得多,市場經濟也會健康得多。這種減稅,對于各方面都是有好處的。
人物周刊:有的觀點跟您不一樣。他們認為,社會福利、社會保障是第一要素。稅收高了以后,可以用來改善社會福利、社會保障。
吳俊培:我個人覺得,現在這種鼓吹社會保障的言論就是一種社會浮夸。他們認為政府有了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有錢真的能解決一切問題嗎?說到底,中國的第一要義就是解決就業,解決就業才能解決社會保障,才能社會和諧。回到稅收的問題,減稅如果能促進就業,就是在解決社會保障問題。
人物周刊:所以減稅同樣是在改善民生,稅收減少了,公民福利并不意味著降低?
吳俊培:經濟是動態的,剛才談到減稅以后就會增加就業,而增加就業,政府的醫保、低保支出都可以減少,同樣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對民眾的福利更是顯而易見。
稅收問題需要綜合改革
人物周刊:個人所得稅的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熱點。爭議最激烈的是認為現在個稅的起征點太低。
吳俊培:個稅,這是一個大問題。當然正如你所說,我們現在討論更多的,是提高個稅起征點,或者叫免征額的提高。但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改革其實并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個人所得稅占總的財政收入的份額并不多,像今年我們的財政收入是8萬億,個人所得稅也不過千百億,這個比例不高。最關鍵的,我們沒有抓住事件的本質,并不是說個稅的問題在于起征點。
人物周刊:那在于什么?怎樣的個稅改革是有意義的?
吳俊培:個人所得稅,首先應該按年計征,根據一年的收入決定怎樣征收。但我們國家的作法是按次征收,有一次收入就征一次稅。按次征收是中國所獨有的,很不合理。按年征收的細節中,收入種類的不同,稅率也應該是不一樣的。
第二,中國的一般職工,尤其是國有企業的工薪階層,原則上是應該不征稅的。我們這套分配制度是先扣除,后分配。你早就已經給我扣光了,干嗎還要再征我的稅?所以,我們表面上沒有交多少稅,但現在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是8萬億,平攤到每一個納稅人頭上,包括農民在內,一個人6000元。
中國的稅制不是在明處,實際上你是交了很多稅的。西方認為資本最后要細分到個人,以個人為基數來計算政府收入。我們是馬克思的理論,社會需要先扣除,先把你扣下來以后,余下來再給你做個人收入分配。所以你個人收入感覺很低,但交的一點也不低。
人物周刊:不光是個人,企業要求減稅的呼聲也很高。中國征收的企業所得稅現在存在哪些問題?
吳俊培:在這里,我想談一個重要理論觀點。我認為,企業所得稅應該取消,改為公司所得稅,只對公司征稅,對其他企業不征稅。當然,這里存在國有企業制度的問題,需要特殊研究。
如果你屬于私營企業,政府要是征收企業所得稅,私營企業的老板還要交個人所得稅,就是重復征稅,不利于私人投資。那公司為什么要征稅呢?因為公司享受著政府的服務,理應以稅收的形式作為交換。
人物周刊:私營企業重復征稅是一個普遍現象,也是不合理的。
吳俊培:西方國家資本最終是要細分到個人。我們國有企業的利潤最終分不到個人,保有利潤當中用于再投資是要計算稅收的。西方國家是要對個人所得稅再仔細算一算,有沒有重復征稅,如果有,會退給你一部分,鼓勵你投資。所以,退稅是一個很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稅收作用貌似很大,實際很有限
人物周刊:您今天說了很多次“不合理”,看來中國稅收的問題的確不少。
吳俊培:本來稅收是代表公平正義的一種規則,現在卻要它發揮一些其他的作用,其實是把它當成工具。不去改變規則,而是用稅收當工具,這不是治理根本的辦法。如果我們只看結果,覺得你活不下去了,我給你低保;你錢太多了,我們拿一點收稅,但是產生這些現象的根本你又不去治,結果解決不了什么問題。
稅收不是萬能的,作用貌似很大,但實際上它能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應該在源頭上治理就一定要在源頭上治理,源頭上不治,樣樣靠稅收去治理,這本身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人物周刊:既然是錯誤的,為何我們沒有及時去修正呢?
吳俊培:這種靠稅收來治理社會問題的辦法還是在于,我們的一些官員覺得,這個夠簡單、夠輕松。事實上,社會治理是個綜合的、復雜的過程。哪有這么輕松?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