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瑞穗證券沈建光:加息利好經濟和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 11:05  新浪財經[ 微博 ]

  導讀: 10月25日,央行推出今年年內的第二次加息,即從2010年12月2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較長期限的存款利率提高幅度大于貸款利率。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今日發表報告稱,加息利好經濟和股市。11月23日,他曾發表報告建議加息政策盡早推出。

    以下為報告原文:

  就在前兩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CPI同比數據激增至5.1%,創下28個月新高,當時市場加息預期強烈,但應對通脹形勢,央行僅選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一數量工具,加息靴子遲遲未落。兩周過后,當市場加息預期普遍降低之時,央行出其不意,推出了年內第二次加息行動,著實給市場帶來了個小小的“驚喜”。

  通過加息緩解由于通脹節節攀高帶來的長期以來的負利率,減少居民存款轉移。而“非對稱加息”使得貸款影響相對較小。既可以“穩物價”,又考慮“保增長”,是應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一劑良方,實為明智之舉。加息靴子落地,利好經濟和股市。

  筆者早前曾就“央行加息兩難”問題發文,建議加息還宜盡早推出。之前在 CPI節節攀高之下,政府不惜動用臨時價格干預政策,也沒有采納加息方式控制物價,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擔憂國外經濟形勢,而且美國也有推出第三次量化寬松的可能性。這一方面將影響到國內明年外部需求,“保增長”要求下,國內刺激政策不宜大范圍退出。另一方面,加息可能會吸引更多的熱錢流入。

  二是,認為當前通脹僅僅是結構性通脹或輸入性通脹。熱錢和投機是導致食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只要采取價格管制或者其他行政手段,通脹形勢就會緩解。

  三是,出于對大規模的地方政府融資和國有銀行的考慮。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貸款接近8萬億,如果采取對稱加息,必將增加地方政府財政還款,不利于保持經濟快速增長。而若采取非對稱加息,必將影響國有銀行收益。

  央行選擇加息,證明了決策層非常重視當前通脹問題,并且顯示出抗通脹的決心。正如筆者之前一直強調的是,當前的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個實質性的改變,物價上漲壓力可能具有長期性和趨勢性。

  從供給層面看,一直以來的產能過剩現象已經隨著需求的大幅提高和落后產能的淘汰而發生改變。特別是劉易斯拐點出現以后,勞動工資的上漲不再支持供大于求的傳統狀態,而工資上漲將對物價有長期和持久的推動力。

  從需求角度,筆者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強勁,需求旺盛,特別是近幾年貨幣增發,為居民購買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另外,高資產泡沫和資源價格調整也為通脹加上隱憂。因此,此次加息勢在必行,通過加息穩定通脹預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另外,筆者認為,早前各界對于國外經濟走勢的判斷可能過于悲觀。從近期公布的數據來看,美國經濟好于預計。美國消費信心指數回升,零售持續復蘇,工業生產轉好,貿易逆差有所收窄,美國4季度經濟增長可能接近4%。基于較為樂觀的美國經濟數據,筆者認為美國推出第三次量化寬松政策可能性降低,經濟轉好將有利于中國明年的出口形勢。

  另外,筆者認為判斷熱錢是否會流入中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宏觀經濟整體情況;二是,資產價格預期情況;三是,對于人民幣升值預期情況;四是,各國的息差水平。

  目前中國經濟總體運行情況較好,資產價格上漲預期仍然存在,人民幣升值也在加快,相比于前三個原因,加息既不是引發熱錢流入的唯一因素,也不是最重要因素。外管局已經規定非居民存款只能用活期利率計息, 套利空間被擠壓。

  相反,通過提高利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打壓資產泡沫,讓經濟增長理性回歸,因此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前兩個因素對熱錢流入的影響,緩解熱錢流入的壓力。而從更理性的角度來看,即使加息伴隨著一定熱錢的流入,也是多種變量博弈的結果,并非熱錢流入的主因。

  總而言之,央行貨幣政策應該引導市場預期,避免政策與預期不符而引起市場波動。雖然此次加息時點選擇出乎市場預期,但實為明智之舉。穩定通脹預期可以降低未來貨幣加速收緊的可能,對經濟和資本市場有利,可以說是一種相對兩全的方式。加息靴子落地,利好經濟和股市。

>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分享到: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