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馬光遠:告別高增長時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08:01  東方早報

  三季度的經濟統計數據,除了CPI又創新高,達到3.6%,為央行前幾日的貨幣政策背書之外,就是GDP增長了。

  馬光遠                      

  三季度的經濟統計數據,除了CPI又創新高,達到3.6%,為央行前幾日的貨幣政策背書之外,就是GDP增長了。三季度GDP增幅最大的變化,是延續了二季度滑落的態勢,重新回到個位數,9.6%的季度增長,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低增幅。

  盡管“十二五”規劃很可能對GDP增長的指標不作要求,但事實上,對于中國經濟而言,保持一定程度的經濟增速不僅為就業所必需,更是贏得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轉型的時間和空間所必需的,但是,中國經濟應該保持一個什么樣的增速,這是一個很玄妙的話題。2010年前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速的表現,事實上蘊含著在經濟增速的哲學理念上,中國正在進行著一場思想的嬗變。

  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高達11.9%,這是一個短跑速度,有貨幣極度寬松的滯后效應,也與房地產有一定的關系,但二季度經濟增速10.3%,雖然仍然在兩位數,但和一季度比較,下滑了1.6個百分點。考慮到二季度國際環境惡化,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使得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美國經濟一改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強勁的增長,只有1.6%,只有一季度的50%,可謂大幅下滑。在這種氛圍下,對于中國經濟是否會二次探底,一度也出現了很大的爭論。事實證明,這種爭論毫無意義,即使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比一季度下滑1.6%,但就絕對速度而言,依舊很快,而且從經濟的基本面來看,中國經濟并沒有像歐美經濟一樣,出現明顯的衰退,除了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其他指標都良好,言中國經濟滑坡毫無依據。

  三季度的增速達9.6%,比二季度依舊下滑了0.7個百分點,但相對于二季度比一季度下滑的1.6個百分點,下滑的速度大幅度收窄。而且,這種下滑,和房地產調控以及節能減排的政策有很大的關系。在節能減排和國家對房地產等行業進行嚴厲調控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持一個較高速度的增長,這是難能可貴的。在投資、出口、內需三駕馬車保持相對平穩的情況下,經濟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長速度,本人認為數據是相當漂亮的,絕不可動輒和歐美等仍然深陷衰退泥沼的經濟體相提并論,嚇唬自己,中國經濟從來不怕增長。

  但是,很顯然,這種增長背后存在的隱憂是顯而易見的:一是由于寬松的貨幣政策,流動性依舊泛濫,通脹壓力日益嚴峻,盡管9月份CPI的數字只有3.6%,但民眾的切身感受要明顯很多,高增長的同時,付出通脹的代價,等于是向居民直接征收“通脹稅”,向居民轉嫁增長的成本,削減幸福感;其二,資產價格泡沫嚴重,負利率不僅讓居民財富縮水,更使得以保值為名義的房地產等泡沫顯得異常“堅硬”,這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心腹之患;其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4元,同比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4869元,增長13.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城鎮居民收入增長7.5%,不僅低于GDP增幅10.6%,更是遠遠低于前9個月財政收入22%的增長,在通脹和負利率的情況下,居民的幸福指數肯定隨著貨幣的貶值而縮水。

  “十二五”轉型在即,中國究竟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健康”的增長速度,這是極為重要的公共政策話題。在本人看來,健康的增長速度起碼有三個要義:一是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居民收入同比增長,通脹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絕不能以高通脹換取高增長;二是結構合理的增長,真正以內需來拉動經濟,而要內需承擔起接力棒的作用,首先就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能力,沒有收入的提高,從外需到內需就是無源之水;三是放棄低廉的出口,中國低廉的出口政策,不僅使得環境付出慘重的代價,更使得世界資源難以為繼,屬于吃力不討好的發展模式,一旦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目前微薄的利潤空間都將不復存在。

  就此而言,過去5年高速增長的發展模式的確給了國人最大的想象空間,但同時,也摧毀了很多理想和幻想,告別高增長的模式,讓中國經濟進入勻速前行的正常狀態,從而有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幸福問題。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

轉發此文至微博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