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打擊投機行為將房價調整到合理水平》指出:在房地產調控的關鍵時刻,有關決策部門應該態度更鮮明些、立場更堅定些,不為雜音所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調控政策措施,努力實現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9月18日《新華網》)
進入9月以來房地產市場出現新動向,一線城市房價仍在高位徘徊的同時,個別地區新建住宅銷量大幅增長。新一輪樓市調控到底如何前行引發廣泛關注。尤其是既懷揣信心又忐忑阢隉等待“住有所居”“居有其屋”的善良百姓,更是寢食難安把心提到嗓子眼。
應當說,老百姓釋放住房需求理性與否取決于他們對未來房價走勢的研判、預期和信心,對未來房價走勢的研判、預期和信心則取決于權威媒體信息和政府部門作為。本輪“新國十條”被公認為“史上最好”“最嚴厲”的調控措施,對之滿懷信心的社會公眾大抵占主流。
我注意到,正值中國房地產調控何去何從房價是漲是落的十字路口,盡管基于利益博弈需要,眾多非主流媒體關于房市走向的雜音鼓噪讓人一頭霧水無所適從。然而,絕大多數民眾仍然習慣于相信代表中央意圖和人民意愿的央媒權威聲音和中央部門表態作為,并藉此作為研判房市走向趨勢的基本依據。
然而,央媒與部門聲音齟齬甚至作為相左卻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近期,被稱為政策信號的《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三大央媒密切關注樓市調控。《人民日報》:9月15日《樓市調控已到關鍵期,不可動搖》,9月9日《保民生就要堅持調樓市》,8月31日《房價合理回落是大勢所趨》,8月30日《別再夸大樓市剛性需求》,8月23日《論樓市調控進退難題:應堅持調控不動搖》,7月20日《將樓市調控進行到底》;新華社:9月16日《“十字路口”的中國樓市》,9月15日《何必忙著為空置房子找那么多理由》,9月14日《慎言購房“非理性”》,9月10日《樓市博弈究竟誰該“坐不住”》,9月3日《土地問責“大限”將至公眾三大疑惑待解》,8月30日《透視開發商“逆市操作”現象》,8月22日《落實房地產調控要加大查處腐敗力度》,8月19日《閑置土地處置要防“避實就虛”》;中央電視臺:9月16日《樓市回暖了嗎?》,9月15日《樓市統計數據,為何找不到北?》,9月11日《誰都想玩房地產!多家民企進軍房地產業》,8月25日《房地產調控不回頭》,8月20日《國土部稱全國閑置土地近17萬畝警告地方政府?》,8月13日《空置房之謎誰來解?》。三大央媒如是高調密切關注樓市,程度力度堪稱前所未有史無前例。
相形之下,一些掌控監管調控政策的中央部門官員的低調表態和消極作為卻與央媒高調關注形成鮮明反差,讓人感到“拉魚的不著急,背魚簍的干著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日前指出,房地產調控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國統局還表態要充分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獲取住房空置信息,然而隨后相關統計官員又表示,幾個城市調查數據對全國無有代表意義,目前尚處試點離拿出完整統計數據路還很長。換言之,被國外多國作為房市調控重要依據、被國內各界寄于厚望的“住房空置率”在中國“八字還沒有一撇”!我對國土官員關于違規問責信誓旦旦“動真格”的高興還未達“五分鐘熱度”,又聞國土官員坦言“壓力極大”相關數據“敏感”,乍熱之心一下子又掉進了涼水。中房協某副會長稍先公然宣稱中房協已多次“上書”國務院,建議暫緩出臺新的緊縮性房地產調控政策。中國銀監會某副主席近日表示,銀監會暫時不會出臺新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而專家擔心后虞的是,市場會不會因為這一表態而突擊入市,掀起新一輪“搶房潮”?更令人莫明其妙不明就里不可思議的是,國統局局長馬建堂近日在天津達沃斯論壇上乍才表達房地產調控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觀點,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門某主任又在《中國證券報》刊文稱,中國目前經濟狀況不宜采取緊縮貨幣政策或更為緊縮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但需警惕意料之外的經濟下滑。
信心比黃金重要,近年中國數輪房地產調控盡管尚未能從“屢漲屢調屢調屢漲”怪圈困局中突圍,但老百姓之所以還能“萬眾一心”“同心同德”緊跟配合,是因為他們信心不泯;一樣的道理,設若繼續延續央媒動口部門袖手“老狗看家,動嘴不動身”迷局,讓老百姓窺出抑或被誤讀為“狼來了”,則勢必消弭碾碎他們彌足珍貴所剩無幾的信心。不難設想,沒有民眾信心的始終策應,房地產調控結局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惡性循環。果如是,將是政府、地產商、公眾誰也不愿看到的“三損”殘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