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李榮融卸任國資委主任 > 正文
經濟觀察網 高初建/文 前些日子,李榮融因年齡原因卸任國資委主任一職,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王勇出任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在李榮融的卸任講話中,他自我評價“是一個忠臣”,一些媒體引用他的話說:“我自己評價自己是一個忠臣,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事業,為黨、為國家、為事業無怨無悔。”
李主任的這番話引人注目,更引發網上熱議。他為什么說自己是一個“忠臣”?我們能否認為他是一個“忠臣”呢?
早年間有皇帝那時候,帝王、貴族或大臣死了,朝廷會給一個謚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高度概括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的意思。“謚號”很講究,古人曾有專門的謚法專著,什么樣的人,生前有何等事業功績,相應的給什么謚號,不能亂來。比如文臣最高的謚號是“文正”,其次為“文忠”,等等。能用一個“忠”字,就很不簡單了。按謚法的定義,“忠”字包括“危身奉上”、“慮國忘家”、“讓賢盡誠”、“廉方公正”、“ 世篤勤勞”等內涵,應該是很高的評價,大清朝數百年,謚“文忠”的大臣僅僅10人而已。當然,這其中有林則徐那樣的,也有李鴻章、榮祿那樣的。
即使不講封建社會那套,作為一個政府公務員,一個高級干部,能夠為人忠誠坦蕩,做事忠心耿耿,也很了不起。在這方面,李榮融的口碑相當不錯。2002年李榮融上任前曾說過:“國有企業改革20多年來,能改、改好的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之所以說“難啃的骨頭”,指的是當時國有企業效率低下,虧損嚴重的局面。臨危受命,李榮融不辱所托。在他領導下的7年間, 央企數量由2003年的196家重組至123家,國有資產價值升值近7倍。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21.0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5%。2009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2.6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4%;實現利潤總額8151.2億元,比上年增長17.1%。2006年起,中央企業開始上繳國有資本收益,三年來已累計上繳1371億元。
應該說,無論是從李榮融出任國資委主任后管理央企資產的具體業績,還是作為“共和國長子”的當家人的實際表現,或是他始終努力,不敢怠懈的工作作風,確實展現出一位高級領導干部的水平和風采。若以“慮國忘家”、 “ 世篤勤勞”等標準衡量,說其“忠”也不算過分。
不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李榮融在任期間一直備受非議的是他篤信“國企強則國強”的強烈信念,以及他在山西煤炭行業大整合、中糧入股蒙牛之類具體操作方面表現出來的強硬。誰都承認,那些事關國家重要經濟命脈的央企需要做大做強。但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既要堅持發展國有經濟,同時要堅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兩個發展都必須毫不動搖。這是國家的大局,不可等閑視之。雖然李榮融分工管的是國有企業那一攤,心中還是應該裝著大局。如果只有央企做大做強了,甚至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而民營企業相對被限制了發展空間,或者說很難進入一些該進入的領域,這對整體事業是不利的。此外,盡管這些年央企發展的不錯,但離國有企業改革的最終目標仍有相當的距離。比如,2010年初“央企地王”的頻現,部分壟斷行業在收入分配方面暴露出的問題等等,說明國資委的工作其實是不完全令人滿意的。假如一個部門的工作尚有不滿意之處,個人是否稱“忠”,有何意義?
據說,李榮融的辭職講話還有另一個版本,其中說的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自己”(見財新-《新世紀周刊》2010第35期)。我不知這是否是記者采訪時記錄有誤,但我覺得,“忠于自己”也符合李榮融的心態。他就是那么一個人,就想著怎么把國有企業搞好,為此可以不顧其他。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有所求”,對得起自己的心,也不算什么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