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帥
廣東省東莞醫保基金去年首次出現當年無結余的情況。東莞市社會保障局介紹,這說明醫療保障水平正在提高。然而,調查顯示,確有一些定點醫院把醫保基金當成“唐僧肉”,過度醫療甚至違規騙保的行為也時有發生。據調查,東莞有社保的病人平均診療費用比未參保病人高出52%。(8月26日人民日報)
醫保基金被認為是一種救命錢,但在監管上向來是個難題。其實又不僅僅是東莞,在很多地方,類似醫療資金被濫用的新聞都曾頻頻被曝光。但無論如何,有社保的病人平均診療費用比未參保病人高出52%的數字,依然會令我們感到吃驚。
如何拒絕“醫保基金”再演這樣的“公地悲劇”?問題除了在于有沒有監管?也在于政府職能部門有沒有辦法將衛生費用有效控制下來?這些年來,在這樣的類似事件面前,盡管有關部門年年強調要加強監管,“一定要把不合理的費用降下來”。但實際上,一直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成效令人懷疑。我們看到的是,每年的醫療費用一公布,醫療費用的“全面飄紅”總會令老百姓看得“心驚肉跳”,不知監管在何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