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階段宏觀調控政策以及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放慢等因素作用下,下半年經濟增長適當放緩已成必然,國內外各種風險因素集聚,使得我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增加。結構調整仍是全年政策目標,但下半年調控將保持經濟適度增長,同時抑制價格過快上漲,新刺激政策年內不宜出臺。
內部風險日趨明顯
盡管7月CPI突破了3%的警戒線,但筆者認為我國通脹風險正在消退,即使三季度受洪災、糧價上漲等影響出現階段性反彈,仍然難以構成持續通脹的基礎,PPI已經掉頭向下且漲速放緩,未來CPI將趨于回落。但是,我國經濟運行仍然面臨三大風險。
第一,刺激消費政策后勁不足。依靠政府補貼鼓勵居民消費的政策,主要指向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和廣大農村居民等低消費群體,這些低消費群體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政策效應難以持久。受制于耐用品消費的周期效應,我國汽車消費和家電消費在政策刺激下繼續超速增長的空間已經不大,居民消費前景不容樂觀。
第二,房地產調控恐拖累經濟增長。房地產調控對房地產開發投資具有滯后效應,歷史經驗表明,調控效果會在兩個季度后才開始顯現。據此可以預計,本輪房地產調控效果將會在四季度比較明顯,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滑會使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大幅波動,加劇經濟下行風險。
第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升級。隨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數量和融資規模的飛速發展,地方政府的負債規模在急劇膨脹。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7.38萬億元,同比增長70.4%,2010年一季度銀行新增貸款有40%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地方政府的過高債務如同一枚“定時炸彈”,一旦失去控制,將對國內銀行業造成沉重打擊,成為我國經濟第一殺手。
外部風險日益多變
受前期大規模金融救助計劃及經濟刺激政策的影響,上半年全球經濟延續了去年的復蘇態勢。但是,這種超預期的復蘇是擴張性政策、庫存周期變化等一系列非常規政策短期效用的顯現,其可持續性面臨較大挑戰,經濟復蘇前景存在諸多變數,使得我國外部經濟環境堪憂。
第一,全球經濟呈現差異化復蘇。上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勢頭明顯,世界各大機構紛紛上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但是我們看到這種經濟復蘇具有很強的區域差異性。從統計數據來看,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繼續領先發達經濟體快速增長,美國、日本先后走出經濟衰退陰影,歐元區受債務危機影響則相對滯后。其中,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經濟過熱勢頭,而發達經濟體仍表現為通貨緊縮,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失業率依然高企。
第二,政府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為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的各項政策,使得各國政府的公共債務規模急劇擴張,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斷升級,引發全球金融動蕩。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數據,目前二十國集團成員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已近8%,財政不穩定將嚴重拖累經濟復蘇,全球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幅下降。同時受主權債務危機影響,國際資本正大量從發達經濟體流向新興市場經濟體,全球新的金融失衡正在形成。
第三,各國刺激政策退出策略難以協調。由于全球經濟的差異化復蘇,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向兩極化,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依舊維持寬松貨幣政策基調不變,而新興市場經濟體受到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的困擾,已然走上加息之路。各國刺激政策退出協調難度加大,給全球經濟復蘇平添新的風險。
未來政策須維穩靈活
在面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下半年我國宏觀調控需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并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更加注重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加強結構性調整,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第一,新經濟刺激政策不宜出臺。我國經濟增速的回落是伴隨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的回落,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積極意義,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會帶來一定的負面作用,因此新刺激政策沒有出臺的必要。當前要做好的是,把現有的政策盡可能地完善、落到實處,加緊清理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切實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第二,貨幣政策回歸適度中性。從7月份金融數據來看,M1、M2增幅均出現回落,兩者之差持續收窄,經濟活躍程度有所下降,M2同比增長17.6%,幾乎接近年初擬定的17%目標,貨幣供應量的增速逐漸回歸歷史平均水平。持續通脹基礎不具備,經濟下行風險也在增加,支持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緊縮政策的理由越來越不充分。貨幣政策將在上半年調整的基礎上,加強對貨幣供應量的調控,使其恢復到正常水平。
第三,房地產調控不能輕易轉向。我國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效果初步顯現,投機性需求有效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得以遏制。但是在市場成交量降幅較大的情況下,房價并沒有出現大面積松動,整體房價依然在高位徘徊。一些城市政策執行力度不夠,在增加住房供應、改變住房結構、規范市場秩序等方面仍有不足。下一步房地產調控要更加重視增加有效供給,這樣可以大大減輕調控對經濟增長的負效應。
第四,積極財政政策要持續發力。經濟結構調整是全年乃至未來長期的政策目標,而調整使得經濟增速出現短暫放緩不可避免。為了充分抵消這種不良影響,在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尚不穩固的情況下,積極財政政策必須充當刺激政策中最后完全退出的角色,確保政府投資特別是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的連續性和適度規模,在促進居民增收、引導民營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擴大消費需求等領域發揮關鍵作用,推動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