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尼·庫馬爾
給中國房地產降溫可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隨著對中國樓市調控措施的擔憂逐漸消散,一些分析人士開始排除中國內地房價大幅下滑的可能,理由很簡單——很多潛在的買房人可能比官方數據顯示的更有錢。
瑞信(Credit Suisse)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援引中國城市家庭收入領域的一位知名學者的研究結果——中國的未申報收入或“灰色收入”可能意味著,即使是在過去幾個季度房價飆升之后,中國居民負擔房子的能力仍可能比很多其他國家要強。
由杜勁松(音)率領的瑞信分析師們說,根據該學者的調查和計算,中國全國住房負擔能力(housing affordability)目前可能低至3.5。換句話說,研究表明,目前中國的平均房價只相當于家庭平均收入的約3.5倍,這一比例相較很多發達國家都要低(住房負擔能力為平均房價與平均收入的比值)。
瑞信分析師們說,由于大城市的居民比小城市的居民有著更大比例的“灰色收入”,大城市中實際可支配收入與官方公布的可支配收入之間的差異應該更大。
他們說,研究結果本身不應該令政府政策或市場情緒發生變化,不過它可能意味著中國更可能發生樓市調整,而不是樓市崩潰。
瑞信稱,如果使用涵蓋“灰色收入”的統計數據,家庭負擔能力比率將比官方對中國多數城市的預估值下降近一半。
上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這鞏固了人們對決策者短期內可能不會出臺更嚴厲措施的預期。
本月稍早時候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官方數據亦顯示,6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地產價格比上月下降0.1%,為2009年2月以來首次萎縮。
隨著房價開始降溫,需求提升的初期跡象逐步浮現。
里昂證券亞太區市場分析師們在報告中稱,鑒于當前需求主導房地產市場,且交易量下降至2008年第三季度的水平(即上次緊縮政策最嚴峻的時期恰逢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刻),銷量可能已經觸底。
里昂證券近期調升了對中國地產業的投資評級,其稱盡管地產業可能仍面臨著一些短期問題,但該行業走在了實體市場之前,最好的再次切入點是在中期復蘇肯定幾率為70%、下降幾率不到20%的時候。
(本文譯自MarketWatch,作者英文名為Varahabhotla Phani Kumar。)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