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16978元,同比上漲19.59%,環比下降10.63%,這是今年以來連續兩個月環比下降。(據新華社)與此同時,多個城市的住宅成交價格環比下降。這樣看來,樓市調控似乎已初見成效,但房價是否已經“降到位”?恐怕未必。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計算,去年我國城鎮居民買房的房價收入比平均已達9.7(一些大中城市甚至高達15-20以上),遠遠超過國際上公認的“買得起房”水平的上限———房價收入比為6的標準。如果要讓普通市民可以通過房地產市場解決住房問題,就必須使現在全國城鎮的平均房價下降四五成。目前房價存在如此大的降價空間嗎?
還是先從商品住房的成本來算起。我國商品房的成本主要由土地出讓金(商品房中的地價)、造房的建安費和各種配套費、稅費和經營管理費用所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地出讓金和建安費。由于我國商品房的開發周期較長,加上囤地捂盤現象比較普遍,所以,從開發商競拍拿地,到完成開發和銷售兩個周期,往往在3年以上。就以3年的商品房開發周期計算,2009年全國商品房所用土地,平均拿地時間應為2006年。那么,當時全國平均的商品住房的地價又是多少呢?
根據國土部“中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提供的權威信息,2006年“全國主要城市”用在“居住用途”上的“地價平均值”為每平方米1681元。新建商品住房的容積率再以1.8來計算(目前多數城市容積率已超過2,不少大城市已超2.5),分攤到每平方米住房中的“樓面地價”,就是623元。全國城鎮造房的建安費,高估為每平方米1000元(以比同期我國農村建房成本高一倍計算,也可以通過一些單位的合作建房成本做比較參照)。其他的配套費、稅費和經營管理費,全國城鎮的平均費用我們推算為600元。綜上所述,2009年全國城鎮商品住房的平均成本,每平方米為2223元(大中城市成本要比這高。但房價水平更高,利潤更大)。
把全國城鎮2009年新建商品住房平均每平方米2223元的成本,和當年每平方米5000元的商品住房售價相比,我們就可以發現,全國城鎮新建商品住房的成本,只占到售價的44%,如果把開發商的合理利潤定為6%,全國新建商品住房房價的一半還是落到了開發商的手里。也就是說,房價之所以“高高在上”,使得絕大多數市民買不起,并不是由于新建商品住房的成本高昂。在市民買房的所有支出中,有一半以上是為房地產利益集團的暴利“打工”。
由此也可得出結論:把房價降到普通市民買得起的合理水平,并非沒有操作的可能和空間。
□沈曉杰(地產評論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