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冰
“2009年過得不容易,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政府啟動了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的政策,推進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今天我們又走到了一個關口,從前4個月各項經濟指標分析,我國經濟又處在政策敏感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在“2010中國基金業金牛獎頒獎典禮”上如此概述當前的經濟形勢,他認為,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變,不要因CPI短期走高而調整經濟政策,避免調控政策的“短期化”。
經濟基本面沒有變
“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發展轉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正在穩健展開,我們要對經濟增長有充分的信心。”王國剛強調。
王國剛指出,一季度GDP取得了同比增長11.9%的成績,4月CPI同比上漲達到2.8%的階段高點,關于中國經濟是否過熱、是否會發生通脹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冷靜看待,不應當以簡單的季度數據、月度數據來做草率判斷。
他指出,一季度GDP增長較高和去年的基數較低有關,如果通過簡單同比就認為經濟過熱,將會使政策判斷出現偏差。今年季度GDP和去年同比走勢將是“前高后低”,如果在高點采取措施給經濟降溫,將使后期的GDP比預期的還要低。
此外,我國必須要加快消費的增長,在此背景下投資肯定要增加。因此,中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投資還將居高不下,不能因此妄下結論中國經濟已經過熱。
避免調控政策短期化
王國剛指出,任何政策在實施中都有滯后性,應避免因為短期的經濟數據而改變政策走向。由于去年CPI在6、7月是低點,今年同比還將很高。
此外還有兩個因素影響今年的CPI,一是資源價格調整,2009年物價負增長給理順一系列政府定價產品包括水、電、能源、交通等價格提供了良好契機,這些產品價格上漲將主推CPI上行;二是今年天氣變化導致農產品價格上行,因此全年CPI突破3%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但這不是通貨膨脹,不是貨幣政策寬松造成的,這僅僅是物價上漲。
他表示,物價上漲的成因不一樣,解決的方案也不同。只要CPI上行,就認為是通貨膨脹,都想通過貨幣政策解決,這種思維已經走入了誤區。貨幣政策是需求總量政策,如果貨幣政策收縮,意味著全社會需求都收縮,負面效應非常大。CPI是什么因素引起就必須找到該因素加以解決,而不要簡單依靠貨幣政策。
王國剛認為,應在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的背景下考慮出臺相關調控政策,這有助于中國經濟更加平穩,少一點波動和挫折。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