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記者 胡敬艷】5月11日上午,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發布《2010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在肯定經濟回升勢頭穩固的同時,提出中國價格上行的壓力在增加。這一表態再度挑動了市場加息預期的敏感神經。
央行《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總體情況開局良好,回升向好勢頭更加鞏固。一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8.0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2%。
雖然CPI同比上漲2.2%,但根據金融市場最新的情況來看,不到半年時間,央行三次差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分別是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現在保持在17%的水平,距離歷史上17.5%的最高水平只差0.5%。這令市場減輕了最近加息預期。
但央行在報告中同時提出,價格上漲的潛在壓力值得關注。在全球貨幣條件較為寬松、經濟總體復蘇的大背景下,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呈上升態勢,伴隨國內經濟持續較快回升,市場信心逐步增強, 我國價格上行的壓力也在增加。當前國內勞動力價格趨升,資源環保成本加大, 也可能影響價格水平。
央行認為,總體來看價格上行壓力相對更大,價格穩定的潛在威脅有所增加。央行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對當期物價滿意指數較上季再降 2.3個百分點,未來物價預期指數為 65.6%,仍處于較高水平。
銀河證券分析員王昉認為,原本市場普遍預期的加息并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仍是數量型工具,這令“五一”節前債券市場的緊張氣氛略有緩解,雖然貨幣市場因此會受到更加直接的影響,但是在資金面整體過渡寬松的情況下,相比股票市場而言,整個利率市場波動非常微弱。
1年期央行票據二級市場利率顯著上行,利率由5月4日的1.99%到5月7日的2.02%,上升幅度和速度都非常明顯。王昉由此推測,5月10 日央行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并沒有被解讀為不加息或加息延后,相反對于信貸的持續抽緊,體現出政府對經濟過快反彈的擔憂,因此短期內偏緊的政策預期有所強化。
王昉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與加息相比,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數量型工具在降低貨幣供應量上的效果更直接更顯著,更有利于控制通貨膨脹。”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則認為,加息已不能簡單地被理解為單純的貨幣政策手段。它已經被市場認為是采取加息的國家所釋放的一個明確的“退市”信號,如果此時本國經濟市場活力還沒有完全形成,那么,市場可能因為加息而過度恐慌,很可能導致投資和消費萎縮,使得原先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救市”組合拳所帶來的經濟復蘇的績效付諸東流。
他還認為,在中國進場的熱錢和產業“閑錢”都會更進一步的轉向短期套利的投機行為中,這更加會帶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惡性循環,更加影響結構調整還沒有到位的中國實體經濟的復蘇進程。于是,像歐美發達國家的央行那樣,放緩發出信號,用數量調整代替價格調整,也是為培育中國經濟市場活力和結構調整贏得寶貴的時間。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今年一季度CPI通脹率的上升主要是受食品價格的推動,受到了一次性或短期因素的影響。然而,在經歷了去年信貸快速擴張、投資大幅增長,以及房價急劇上升之后,通脹預期已經上升,并且來自上游價格的通脹壓力正在積聚。她認為,央行全年信貸規模將繼續控制在7.5萬億元的目標之內,并從二季度開始加息3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