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萍
由于去年的爆發式增長,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所蘊含的風險開始為業內所擔憂,近期銀監會就要求嚴格限制向地方融資平臺下的新項目發放貸款。在政策收緊的背后,如何緩解貸款風險已經成為未來需要面臨的重要考驗。
數據顯示,去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總額達到了7.38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成。在去年全國新增的9.6萬億貸款中,投向地方融資平臺的約為3萬億。三大行去年地方融資平臺的貸款余額共計1.79萬億元。其中,工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7200億元,建行和中行分別為6463億元和4243億元。
由于去年的4萬億投資拉動,商業銀行加大了對公共事業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而很多公共事業貸款都是通過地方融資平臺來運作,這部分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普遍出現了上升。工行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貸款占比由2008年的8.5%提高到12.9%。興業銀行該部分貸款占比達到11.98%,同比提高了7.06個百分點。交通銀行公共事業貸款占比9.99%,提高了3.05個百分點。
從歷史上看,四大國有銀行主要承擔著對基建項目的貸款支持。去年國家為了刺激經濟,推出了大量項目,中小銀行也開始積極涉入該部分業務。尤其是一些城商行,與政府項目相關的業務大量增長。北京銀行公共設施類貸款占比高達18.45%,提高了2.88個百分點。寧波銀行該項貸款占比達到11.17%,提高了5.6個百分點。
雖然各家銀行紛紛爭搶這部分業務,但實際上由于投向的是基礎設施項目,實際收益率較低。統計顯示,2009年地方融資平臺的平均資產利潤率不到1.3%,縣級平臺幾乎沒有盈利,而鄉鎮一級的融資平臺收益大多為負。
從目前來看,由于建設周期通常都在兩三年以上,有的甚至要到五年以上,因此公共事業類的貸款風險還不會立刻顯露。工行該部分業務的不良貸款率僅為0.07%,興業銀行更是為0。不過從長期來看,由于高度依賴銀行貸款,又缺乏還貸能力,地方債務的擴張對于銀行系統的風險不容小覷。相關監管機構已經開始著手對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管理。銀監會也多次提示地方融資平臺的潛在風險,并要求清理地方融資平臺貸款。
對于地方融資平臺的潛在風險,既要引起足夠重視,也不能盲目夸大。畢竟財政償還能力較強的省市級融資平臺在銀行貸款中還是占據主要的比重。對于有些貸款項目來說,擁有固定收益和穩定的現金回報,未來的收入可以預期,比如道路及橋梁建設等。
此外,還有一部分貸款,地方政府已經制定了還款計劃,并納入了財政預算,因此存在較大的保證,這部分貸款的風險也是可控的。在防范風險的同時,需要對不同的地區和貸款項目分類對待,實行分類管理。關鍵是要制定合理的債務風險控制標準,并鼓勵多渠道融資,降低地方政府對銀行體系的依賴性,從而減少銀行系統的風險累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