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國務院出臺樓市調控政策 > 正文
編者按:以收緊二套房貸款和中行加息為信號,新一輪樓市調控已經漸次展開。這次調控的方向對不對?會不會像前幾次調控一樣虎頭蛇尾?本輪調控能否如新華社文章所言讓房價回落到合理區間?這些問號,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在此背景下,處于風口浪尖的開發商如何看待此輪調控,成為焦點之一。一貫以開發商代言人形象示人的任志強,在發表“萬言書”稱房產新政是倒退之后,于27日再次在博客上發文,直指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貨幣總量過剩,單獨拿房地產開刀治標不治本,且有歧視之嫌。簡單來說,任志強仍然認為,這輪調控的方向不對。針對任志強的這篇文章,本版約請了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撰文,以對任志強的這番言論進行再分析,或許可以幫助大家把這輪調控看得更清楚。
任志強博文主要觀點
■貨幣總量的增加是中國經濟面臨所有問題的牛鼻子,而價格問題則只是抬牛腿的一種蹩腳行為。抬牛腿也許可以讓牛走得慢一些,但卻不一定會讓牛走上正路,不管今天的價格是否在重壓之下發生了變化,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也無法改變貨幣總量過度增長對經濟產生的不良影響。
■中國在這一輪金融危機之后的刺激政策讓經濟迅速恢復下,也出現了通脹預期,既沒有用減少貨幣供給總量的辦法讓刺激政策適度退出,也沒有單獨率先提高利率。房價已經上升為政治問題、轉化成為民生問題,政府需要對房價調控。于是在最能代表資產價格上漲的房地產價格上漲時,管理通脹就只有在其他合理市場經濟手段都無能力使用時,用非市場化單獨歧視的差別政策對單一產業和消費市場給以最嚴厲的打擊。
■雖然短期內行政命令式的干預會有效限制一部分城市化的速度,但卻無法根本制止中國城市化的趨勢,最終一定會形成類似澳大利亞“調控后房價大幅反彈”的結果。
任志強是個說真話者,他有權利代表自己的利益說話。不過,說真話與說正確的話是兩個命題。
確實,現行的土地政策與財稅政策都造就了今天的房地產泡沫。作為重要的投資品種之一,房地產泡沫在向二三線市場、從豪宅向小戶型住房蔓延。痛斥開發商不能讓中國的經濟環境變得更好,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需要多管齊下,從政府到開發商、投資者都有需要反省之處。
筆者不僅支持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還支持實行幣值穩定政策,在調控房地產的同時,進行全面的稅費改革。
筆者早就說過,開征物業稅可以讓地方政府擺脫大地主的身份,向公共產品提供者的正常角色回歸。并且,開征物業稅可以讓公共財政更加透明,因為公開財政關系到所有物業持有人的利益,被無數雙眼睛盯著。如果地方財政來源無法保障,如果投資仍然是最重要的拉動力量,房地產就會成為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即使在房地產新政實行后的今天,依然能感覺到政府以地生財的急迫性。
除了全面的稅費改革之外,由于我國長期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將近三十年實行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導致資金流動性過剩,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寬松的流動性被配置到了低效企業,副作用是投資品價格節節上升。因此,在內需經濟啟動之后,中國需要獨立的貨幣政策,以內部經濟為標桿,建立獨立穩定的貨幣體系,如此才能實現貨幣資源的公平分配,才能減少泡沫在任何投資品市場的發生概率。
上述論述,并不能印證目前的房地產調控是錯誤的。
房價下降可以降低貨幣的周轉速度,可以使占投資約三分之一強的房地產投資降溫。事實上,目前無論是上海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還是民間拆借利率,都顯示出資金寬裕度逐漸下降,這使得加息抑制通脹不再那么緊迫。這絕不是說,中國就不需要實行穩定的幣值,但治病用藥有前后之分,先救急再療體,是明智的選擇。
在房地產調控中難免誤傷,如銀行提高二套房貸利率會誤傷改善型住房的購買者,如以個人納稅證明和保險證明作為異地購房的門檻,可能對中小城市與農民購房有歧視之嫌。這是粗放經濟體的弊端,在救急情況下,只能首先抑制太多的投機行為。從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可以看出,房地產投資“秒殺”、“跳價”橫行,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
開發商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是因為開發商被作為暴利的代表。這并不是問題的全部,事實上,在房地產市場,舉凡經適房尋租、官商勾結、央企地王等,無不受到猛烈抨擊。這反映的是民眾對財富分配不公的痛恨,是對政府公共產品缺失的不滿,本質上是對于政府與市場各歸其位的呼吁,一概視為非理性群氓情緒,顯然失之粗糙,缺乏同情之了解。當我們面對越來越多的拆遷自焚案,面對周期越來越短的拆遷周期,面對資源的大量浪費,就會明白所有的呼吁,含有內在的道德正當性。
房地產受到格外的關注,正是因為房地產突現了中國財富分配的不公,與證券市場同時成為財富重新分配的兩大管道,是中國經濟結構失衡的典型反應。沒有誰會天然與某個市場為敵,除非這個市場動了所有人的蛋糕,歸個別群體所有。
(作者系資深財經評論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