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聚焦國開行原副行長王益案 > 正文
作者:沈小棟
【新民網評】3月30日,曾擔任證監會副主席、國開行副行長的王益在北京市一中院開庭審理。檢方指控王益收受近1200萬元賄賂,但市場傳言與王益有密切關聯的太平洋證券上市等案,在庭審中卻都沒有涉及。媒體只能靠炒炒貪官緋聞填補版面。
太平洋證券上市案因突顯了上市審批權行使過程中的種種權錢交易疑點而備受關注,媒體甚至一度將其列為上市審批權改革的重大契機。
2007年12月28日 ,太平洋證券(601099.SZ)在上交所掛牌,市場震驚。因為此前2004年、2005年太平洋證券分別虧損1623萬元和2億元,2006年才扭虧為盈,很明顯不符合IPO之前需要連續盈利三年的規定。
據媒體報道,太平洋證券籌劃上市前,曾進行兩輪增資擴股,股本擴大1倍,股東數量也增加到16家,其中更有“神秘”股東天津市順盈科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出資1503萬元,持太平洋證券1%原始股,上市后市值高達近三億元。該公司注冊于2001年,法定代表人為王益胞弟王磊,其主要股權后轉讓至胞妹王薇。2007年5月16日,王薇亦于名義上退出。
上市審批權改革是中國證券市場自成立至今一直的話題,作為全球去年IPO市值最大市場,至今卻仍在沿用帶有強烈計劃經濟色彩的上市審批制度。因為上市難退市更難,使得至今股市仍無法擺脫垃圾股重組漲停行情、上市公司年終分紅鐵公雞現象等種種怪相。廣大股民一再跌入投機陷阱,而真正優質的公司卻往往遠走納斯達克、香港股市,內地股民想買也買不到。
上市審批權改革缺乏動力,究竟與何有關?王益案的出現好歹給了公眾一個了解真相的契機。如果一位離職8年的前證監會官員仍然具備操控上市審批權的能力,那是不是有更多比證監會發審委官員更位高權重者在阻撓上市審批權改革的步伐呢?法律的透明,是否能推動上市審批權改革的進程呢?
然而,王益認罪了,太平洋證券上市案缺席了,公眾除了王益和央視女主播的緋聞,仍然什么也不知道。愚人節過后還是老老實實去幫莊炒炒垃圾股吧。(新民網評論員沈小棟)
事件進展
2010年03月30日 國開行原副行長王益涉嫌受賄1100余萬受審認罪
2009年02月04日 國開行原副行長王益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2009年2月03日 國開行原副行長王益被批捕
2008年7月01日 國開行否認王益曾批示貸款鄭州25億元
2008年6月19日 國開行首度證實:王益已被雙規
2008年6月15日 國務院書面同意雙規王益 案涉多起證券違法活動
2008年6月8日 國開行副行長王益被雙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