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昱航
2009年,上海市獲得土地使用權出讓金675.7億元,是年初預算數的1.72倍;2010年,上海“土地財政”預算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達到9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中國經濟周刊》3月2日)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上海市經濟工作會議上,該市領導曾對財政收入增長較多地依賴于房地產業表示擔憂,表示要以規劃為引導,穩定市場預期,避免房價過快上漲。但是,上海新的土地出讓金預算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大幅度的提高,這不能不讓人深思。在房價一片漲聲中,靠賣地掙錢,的確是一條捷徑,來錢快而省事。但這種掙錢方式的危害顯而易見。靠土地出讓來大把大把地掙錢,一靠高地價,二靠大批量批發土地。無論哪種方式,都充滿了隱憂。
土地是有限的,財政收入越依賴土地,土地的消耗量越大,土地財政可支撐的時間也就越短。而且因為這種依賴,其他收入途徑可能會被忽視,得不到拓展和升級,甚至會遭到擠壓和削弱,所以土地財政的瘋狂也是在變相地自我封閉,這同樣在縮短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旦財政失去支柱,將會產生什么影響,答案不言而喻。
而靠高地價則影響更是深廣。支撐高地價的高房價,時下已成為中國第一大怨,同樣的職業,別的國家3~4年可買一套房子,在我們這里要20年。房價嚴重影響民生的同時,也在失去民心。高房價不但讓民生不堪重負,也讓企業不堪重負。據媒體報道,上海浦東就上演過企業集體搬遷,搬遷原因則是地價房價飆升至企業成本超過承受力。同樣的事情也在深圳發生過,一些企業的搬遷,曾讓該市副市長表示可惜。企業待不住,員工更是待不住,這樣下去的結果,是企業不想在高地價的城市扎根,企業員工不愿在一個單位長期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戰略、人才人事制度都受此影響,導致企業行為短期化和庸俗化,影響企業的發展壯大。這樣下去的結果,最終影響的是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繁榮。
所以,上海市委書記也不得不承認,過高的房價地價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平穩增長也都有著極大的危害。既然意識到這一點,為什么不在政策上轉向呢?
時下很多人都在預測2010年房地產走向,各種各樣的調控政策出臺,讓人感到房地產的熱勁似乎已過。然而,“土地財政”政策的亮相,肯定會讓人做出另一種判斷。賣地高預算的實現,必然要有高地價高房價的支撐,百姓企盼的房價轉向當然無望。要知道,房價地價高企的根本原因,還是土地財政。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