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酩
《新醫改“攻堅之旅”啟程 公立醫院踏上公益性“歸途”》,這是2 月24日新華網主頁頭條新聞的大標題。一個“歸”字,準確概括了近十多年來醫改所走的彎軌,宣告前一輪醫改已經失敗,針對“老醫改”的新一輪醫改開始攻堅。
你的瀏覽器不支持此功能,請點擊這里訪問經濟頻道。
中國的改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從改革一開始,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摸著石頭過河”的原則。其本意就是鼓勵大家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既不要怕犯錯誤,又必須小心謹慎,隨時總結,及時修正偏誤,以避免大的折騰。對中國經濟騰飛產生重大基礎性作用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試行、完善、推廣、成熟、制度化,就是堅持這一原則的成功范例。而鄧小平有關股票市場的談話,更是對這一原則的經典詮釋。鄧小平曾經對深圳市領導說:也有不少人擔心股票市場是資本主義,所以讓你們深圳和上海先搞試驗。看來,你們的試驗說明社會主義是可以搞股票市場的,證明資本主義能用的東西,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所用。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么,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中國的證券市場,就是沿著鄧公的這一思路,堅決、穩慎前行的。雖然經歷曲折,但由于不怕犯錯、正視失敗、隨時總結、及時修正,股票市場沒關、沒停,避免了大的折騰,不僅對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而且已經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新生力量。
為什么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建立股票市場方面,沒有出現所謂的“回歸”問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方向正確、符合規律,二是操作得當、穩步推進。實踐證明,這兩大改革,都符合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不僅給國家經濟發展而且給廣大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獲得了強有力的民意支持,因此它們就能夠不斷沖破“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股市姓資不姓社”等傳統保守勢力的阻撓,義無反顧地大步前行,想“走回頭路”老百姓都不答應。相比之下,醫改卻恰恰相反,在折騰了十幾年之后,不得不在“看病難看病貴”激起的全民性怒火中,“踏上公益性‘歸途’”,而且老百姓是期盼“歸”得越快越徹底越好。究其失敗的癥結,也主要是方向和操作兩點。剝去紙面的美好宣示,前一輪醫改的實際目的主要是減輕政府的負擔,于是把本不該推向市場的公立醫院,幾乎全數推向了市場。結果是政府在有效減負的同時,也甩掉了把公共醫療事業作為重要公益性事業加以建設和維護的基本責任,而作為具體履行這一責任的主要載體公立醫院,就隨著政府的“卸責”、“放手”而異變成了“逐利公司”。顯然,這一改革取向的本質是與民爭利,是違反規律、違逆民意的。以損害廣大普通民眾利益為代價的改革,不可能受到民眾的擁護。而從操作層面看,前一輪醫改也違背了“摸著石頭過河”的原則。雖然也搞了試點(九江和鎮江),但并未認真總結試點的得失就大面積地推廣了。急于求成、急于減負、急于卸責,一句話急功近利,導致本來目標就有偏的“老醫改”,未能在遇到“暗流”、“漩渦”時及時收腳、轉向,而是毫不停步地直線前沖,終于鬧到因“看病難看病貴”而民怨沸騰的地步。現在連“回歸”都要搞試點,可見已經積重難返到了何種程度!
“回歸”,并非是恢復到十幾年前“公家人”公費醫療、鄉下人缺醫少藥的舊態,而是公立醫院公益本性的復歸,政府對人民健康權這一項最基本人權承擔維護責任的復歸;進而在這一復歸的基礎上,盡快建設覆蓋全體公民的科學醫療制度與醫療服務體系。毫無疑問,由于人口眾多、基礎薄弱,再加上前段的彎路,推進這一事業依然具有相當大的難度。但是,只要切實汲取前期的教訓,牢牢把握正確方向,繼續依照“摸過”原則謹慎操作,新醫改就定能避免折騰,穩步向前。
其實,與醫改一樣,任何改革都必須堅守為民、益民的根本,否則是斷難成功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